五彩 : 中国明清时期彩瓷。五彩非指5种色彩,而是带有多种色彩的含义。"五彩"一词最早见于明嘉靖本《江西大志》。作者对其解释为"用烧过纯白磁器馈彩,过炉火烧成",即在窑火烧成的白磁釉瓷器上,用色彩描绘纹饰后,再放入炉火中烘烤。如按此说明,则五彩瓷早在北宋和金代即已出现,窑址和墓葬出土的带红、黄、绿、黑和金彩的瓷俑以及红、黄、绿彩绘盘碗都属于这一品种,而景德镇窑在元代也烧制过红、黄、绿彩器皿。明代五彩瓷器,最早见之于宣德年间,仅有2000件瓷碗传世。碗外绘龙凤纹,以青花和红、黄、绿彩描绘,底有"大明宣德年制"6字款。明《格古要论》中提及的"有青色及五色花者",即指这种青花五彩品种。明代五彩以嘉靖、万历年间产量最多,在大件器物上大面积使用浓重的红彩,有的在黄绿彩上涂红而呈现桔红色,使彩瓷更为鲜艳。清代康熙年间,五彩瓷器有更大发展,红、绿色有浓淡深浅之分,釉上出现了蓝彩和黑彩,金、银彩也大量使用,使五彩瓷器色彩更加丰富多采,并具有金碧辉煌的华丽效果。纹饰题材也更为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草虫、 走兽、博古等大量出现于瓷器之上,其中以绘有历史人物故事者,尤为生动。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