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

    十三陵 : 中国明代皇帝成祖朱棣至思宗朱由检13个皇帝陵墓区的总称。位于今北京市昌平县北10公里的天寿山南麓,陵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北、东、西三面山岳环抱,群峰耸立,13座皇陵沿山麓散布,各据岗峦,气势雄阔。
  陵区前奏是一条显示帝王尊严的长达 7.5公里的神道,始端是山口外的石碑坊,其中线正对着天寿山主峰。自此北往,经大红门、碑亭、石象生至龙凤门。龙凤门再北,地势渐高,约5公里到达长陵的陵门。石牌坊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5间6柱11楼,阔约29米,高约14米,全部用大型汉白玉石构件建成,柱脚浮雕精美,16条蛟龙云海翻腾,16只雄狮戏耍绣球。额枋上的云纹柔美飘逸,仿木雕刻斗拱细致入微,是明清以来不可多得的石刻佳品。神道中段两旁的石象生共计18对,其中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文臣、武臣、勋臣各2对,雕于宣德十年(1435),嘉靖十五~十七年又整修一次。石雕体积庞大,均用整石雕成,刀法纯熟简练,形象逼真准确。
  长陵是陵区的主体,位于陵区中央,建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一座,其布局也是其他明陵的典范。长陵东侧有景陵、永陵、德陵,西侧有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西南侧有定陵、昭陵、悼陵。长陵陵园由墙垣围绕,布置成3重庭院。第1重为长陵门至稜恩门,庭院不大,东侧建有碑亭。第2重庭院广阔,以稜恩殿为中心,东西原有配殿。稜恩殿面阔9间,总长66.75米,进深5间,计29.31米,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坐落在3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是安放帝、后灵位和举行祭祀典礼的场所。殿内总面积为1956.4平方米,60根金丝楠木大柱承托梁架,中央4根大柱直径达1.17米,高约14.30米,自根至顶为一整木。稜恩殿是十三陵中体量最大的建筑,曾遭雷击焚烧与地震,但迄今无倾斜,表明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第 3重庭院相当于宫殿的后寝,即真正的陵墓部分,主体建筑为方城、明楼。方城高约10米,下有甬道,长13米;明楼为重檐歇山顶,内竖有石碑。明楼之后为圆形丘陵,外绕城墙,称为宝城,其下即地宫。


  从已发掘的定陵地宫来看,明代陵墓地下墓室是用巨石发券构成若干墓室相连,形成地下宫殿。墓室平面以1个主室和2个配室为主体。主室前有甬道,3重门,门券上雕有龙凤和吻兽。石券最大跨度9.1米,净高达9.5米。地宫石拱结构坚实,迄今安好无损。

为您推荐

商琦

商琦 : 中国元代画家。字德符,号寿岩,曹州(今山东菏泽市)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仁宗延祐前后(14世纪前期)。为元初名臣商挺之子。因父亲的关系进入仕途。大德八年(1304)备宿卫之职。皇庆元年(1312)授集贤侍讲学士..

烧古

烧古 : 中国古代一种仿造古玉器、铜器的技术。亦称烧色。见于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案。其起源可溯至宋代。烧古术是随仿古文玩(俗称骨董)的兴起而逐步完善起来的。其主要对象为仿古玉和仿古铜..

沈铨(1682~?)

沈铨(1682~?) : 中国清代画家。字衡斋,号南,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人。雍正元年(1731)十二月携弟子郑培东渡日本,居长崎,历时2年。在日本期间有熊代熊斐等人从其学画,画风风靡一时。有"画伯"之称的日本..

山西琉璃

师宜官

师宜官 : 中国东汉书法家。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东汉灵帝至献帝间。籍居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曾为袁术部将,工书法,尤擅长八分书。西晋卫恒《四体书势》说他是灵帝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说他写字,大则一字径丈,小则..

商代雕塑

商代雕塑 : 中国商代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有青铜、陶土、玉石、牙骨等,题材主要为人、动物与各种神异动物,有圆雕与浮雕两种形式。有些是建筑上的装饰,大多数是工艺美术品或器物上的附加装饰,也有一些是具有独立意..

烧沟汉墓壁画

烧沟汉墓壁画 : 中国西汉墓室壁画。1957年发现于河南省洛阳市烧沟西汉晚期墓室内。壁画分布在主室的墓门内额、隔墙及中柱、后壁、墓顶中脊上,一部分为完全绘画形式,一部分画在经过镂雕或带有高塑的砖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