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科夫,Β.И.

    苏里科夫,Β.И. :   俄国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盛期的代表。1848年1月12日生于西伯利亚的小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1916年3月6日卒于莫斯科。苏里科夫家族是古老的哥萨克后裔,童年时代,家中还保持着祖先的生活方式。苏里科夫对他的哥萨克出身极为重视。他把16~17世纪老哥萨克的独立和反抗精神,热爱自由和勇敢的性格作为自己祖先的遗训。他作品中历史人物的形象,与哥萨克人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县立中学的一位图画教师最早发现了苏里科夫的绘画才能,并帮助他在1868年冬从西伯利亚到彼得堡投考皇家美术学院。第 1年以旁听生资格参加学习,1870年转为正式公费生。1876年11月毕业时,获得一级艺术家称号。接着他参加了莫斯科基督救世主教堂壁画的绘制工作。这一工作使他得了一万卢布的报酬,于是决定在莫斯科定居。1878年开始第一幅历史画《近卫军临刑的早晨》的创作。
  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是巡回展览画派的盛期。但在巡回展览画派为数众多的作品中,主要是风俗画和肖像画,历史画则显得比较单薄。以绘画反映当代现实生活,是巡回展览画派创作的主要宗旨。但如何使历史画与现实生活有所联系、并体现巡回展览画派的创作和美学原则,苏里科夫进行了认真的探索。童年时代故乡的古老生活方式,他有深刻的记忆: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卫城、寺院、教堂、钟塔,都保留着过去时代的痕迹;剧院正在上演的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也给苏里科夫以启发。描写俄国历史上的改革,揭示人民在历史进展过程中的苦难,使人们在历史画中体会俄国社会发展的某些哲理,正是苏里科夫的意图。《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是他在这方面的第一次尝试。
     
  由于彼得大帝的改革而出现的俄罗斯历史的转变时代,早已引起苏里科夫的注意。还在学生年代,他就和同学合作,为1872年在莫斯科举办的工艺展览画了12幅《彼得大帝在北方的事迹图》素描。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则以彼得大帝时代的政治事件──1698年近卫军反对彼得世俗改革的史实为题材,刻画俄罗斯民族的悲剧。画面上苏里科夫以近卫军和亲人们的诀别场面为中心,对彼得及他身旁的外国公使作了符合史实的描绘。同时通过群众场面的刻画,影射当时正在发生的沙皇政府镇压群众的现实。1881年这幅画展出后,文艺界的进步人士给予了高度评价,巡回展览画派也立即吸收他为正式成员。
  接着,苏里科夫画了《缅希科夫在别廖佐夫》(1883)。这幅画与前一张作品在构思上有密切的联系,表现受压抑的人们的遭遇,对缅希科夫的心理描写和形象的塑造,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女贵族莫洛卓娃》的构图,题材取自俄国17世纪历史上的宗教改革运动,刻画了分裂派的狂热教徒、女贵族莫洛卓娃的形象。她虽出身高贵,但恪守民间教会的传统。她性格倔强,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离开了贵族的一切社交活动;由于她对宗教改革所持的态度,遭到了教会和沙皇统治者的迫害。画中苏里科夫描写了莫洛卓娃被人从修道院拉到另一处去审讯的场面;画面上将近50个人物,神情各异。他们有好奇的、害怕的、婉惜的、嘲笑的、讥讽的、同情的、关怀的、惊恐的......每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
      
  1887年正是苏里科夫处于创作精力旺盛之时,他的妻子却因肺病而去世。苏里科夫陷于悲痛之中。一年以后,他带了两个孩子回到了西伯利亚故乡。在这里哥萨克的民间音乐和传统节日的欢乐,生活中健康和明快的色彩,重新唤起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他根据童年的生活经历,画了一幅以家乡的民间节日游戏为内容,表现欢快主题的《攻陷雪城》(1891)。
  在前一阶段的作品中,苏里科夫主要表现了阶级社会中人民与统治者的矛盾和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而从《攻陷雪城》起,画家选择了以人民作为统一力量的历史事件为内容,这方面的代表作有1895年完成的《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1899年展出的《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见彩图)等。

  《斯捷潘·拉辛》(1901~1910)是苏里科夫的最后一张大型历史画。在17世纪的俄国历史上,拉辛起义和教会分裂有密切的联系。
  苏里科夫在构思《女贵族莫洛卓娃》这一幅作品时,就开始酝酿《斯捷潘·拉辛》的形象。С.Т.拉辛是1667年俄国农民起义的领袖,他的哥萨克起义部队所到之处,驱逐或杀死沙皇的行政长官,焚烧地主的庄园。1670年起义军失利,但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拉辛一直被人民传颂、赞美。
  苏里科夫为了塑造拉辛的形象,花了很大精力,先后数次到卡马河、顿河、伏尔加河等哥萨克聚居地区体验生活。现藏于列宁格勒俄罗斯博物馆的《斯捷潘·拉辛》,定稿于1910年,从这张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看到苏里科夫对待创作的严肃态度。
  在此以后的几年中,苏里科夫准备创作《普加乔夫》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暴动》,但进展不很顺利,只构了草图,没有最后完成。他的《公主访问女修道院》和《受胎告知》两画,也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由于艺术观点上的分歧和其他原因,苏里科夫就在1907年脱离巡回展览画派。1910年他和女婿结伴去西班牙旅行,画了一些水彩速写。在他60岁以后,由于健康的原因,已不能像过去一样作画。他的一些已经上了画布的作品,进展也极缓慢。创作上的苦恼使他不安,生活非常沉闷。

为您推荐

苏美尔美术

苏美尔美术 : 美索不达米亚最古老的居民之一苏美尔人的美术。公元前5~前3世纪,苏美尔人就居住在南部的巴比伦平原。巴比伦平原广阔肥沃,当时人们最关心的是农业和水利系统。各城邦为争夺关键的灌溉渠道时常爆..

宋金陶瓷枕

宋金陶瓷枕 : 中国宋、金两代瓷器。头枕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寝具。自隋代起,民间始流行瓷枕,至宋、金时期已普遍使用,获得极大发展,一跃为瓷器行业中产量较高的品种之一。这一时期,瓷枕的形制较丰..

苏建

苏建 : 中国三国时吴书法家。生卒年不详,曾官至中郎将,传《禅国山碑》为苏建所书。此碑又称《封禅国山碑》,碑呈微圆形,篆书,四面环刻。传说江苏宜兴善卷洞曾于西周幽王时忽然裂开,至吴天玺元年(276)其洞再次裂..

苏六朋(1796?~1861?)

宋代寺观壁画

宋代寺观壁画 : 指中国宋代佛寺、道观壁画。这一时期寺观壁画的创作规模,虽不及唐代,但亦有时代特色。   创作活动  五代时,中原战乱频起,后周世宗又实行灭法,不少前代寺庙遭到破坏。但中原地区仍有不少宗..

苏汉臣

苏汉臣 : 中国北宋末南宋初画家。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一说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曾为北宋宣和(1119~1125)画院待诏,南宋绍兴(1131~1162)年间复官,后被授承信郎。绘画师法刘宗古,善于描绘佛道、仕女..

宋代雕塑

宋代雕塑 : 中国宋代的雕塑。它继承并发展隋唐以来的传统,在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情感的广度与深度方面,都前进了一步。占比重很大的佛教雕塑由于禅宗的盛行,作为礼拜偶像的那种神圣性和理想性减弱,而世俗化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