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宁王国美术 : 贝宁王国位于今非洲尼日利亚西南部的森林地带,在伊费东南240公里处。14世纪以前由埃多人建立,15世纪已经相当强大,1897年并入英属尼日利亚。贝宁城是王国的都城,也是善于铸造铜器和制造木器的城市。贝宁王国美术,突出表现在雕刻方面。贝宁雕刻是世界艺术中的典范之一,可与希腊罗马的雕刻媲美。
1280年,为了帮助贝宁用青铜铸造雕刻品,伊费国王派铸工专门传授这种技术。贝宁王国从伊费获得铸造术之后,在贝宁城建立起青铜铸造作坊。伊费雕刻对贝宁的影响颇大,甚至有些作品好像是直接模拟的。13世纪以后,贝宁匠师承伊费衣钵,掌握了高度的艺术技巧,雕刻很快超过了伊费,并做出独特的创造。
早期 贝宁美术的高峰是15~16世纪初,正值奥巴(国王)埃瓦雷和埃西吉统治时期。贝宁青铜雕刻艺术是奥巴的宫廷艺术,它表现王宫贵族,颂扬国王权利,以及塑造他们的武士和盟友形象。一些优秀的匠师被集中到宫廷里,有些名工巧匠还被国王封为贵族,因此他们创作的雕刻品都归国王所有,成为王家珍宝。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是为宫廷铸造的头像、小雕像和浮雕。
16世纪,贝宁城已经成为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的城市。当时,贝宁王宫建造十分宏伟、富丽堂皇。奥巴宫殿是贝宁城内的一座王城,建筑规模宏大,里面有很多大广场,广场四周筑有壮丽雄伟的回廊,经过4个大广场才能到达金碧辉煌的深宫内院,院内重重宫门,四通八达。宫内柱廊和宫墙上,镶嵌着表现王家题材的青铜浮雕。宫内宝塔林立,塔顶以展翅的朱鹭、头部下垂的大蛇等动物雕刻作为装饰。王宫内院的宫墙上,还装有一排排供奉祖先和神灵的壁龛,里边安放早期国王的青铜像,两旁伫立着侍从们小青铜像。在谒见宫门口,装饰大的青铜豹,作为王权的象征。贝宁国王还特制一些小青铜豹作为王国使节身份的标志。整个贝宁城也是十分壮观,城墙高大,街道宽阔,两旁住宅整齐,房顶还饰有动物雕刻的小尖塔。从这些房屋建筑和装饰,可以看到非洲人民精湛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此外,贝宁青铜雕刻作品主要有姿态自然的雕像,有纪念意义的头像、装饰浮雕、小型面具、动物雕刻、腰间佩带的作为官职证物的小装饰品以及各种祭祀器皿等。
雕像作品大多数是表现国王、王后、太子、 显贵、猎人、乐师和传教士的,还有表现历史人物,或为神祇造像的。国王雕像头顶王冠,满戴胸徽,有时还用鳗鱼作腿──象征他们是海神奥洛贡。武士雕像则是右手持矛、左手拿盾、全身披挂的立像。一般说来,青铜雕像是静态的,讲究匀称协调,尺寸大小依被表现对象的身份地位而定。
青铜头像是多种多样的,所表现的性格也各不相同:一种风格极其优美,椭圆形面庞塑造得生动活泼,目光炯炯,嘴唇线条逼真,造型以写实为基础;而另一种风格则具有象征性特点,面部表情庄严肃穆,造型粗犷,简朴美观。
16世纪初的早期贝宁美术,有10余件母后头像保存至今。其中著名的《母后铜像》是贝宁母后祭坛上的青铜纪念像。相传这座祭坛是奥巴埃西吉为了纪念他的已故年轻母亲第雅而设立的。感情的表达、铸品的精致及优美的串珠装饰,说明这尊头像是贝宁的早期作品。母后头像表现出一种豪华威严之感,凝视的目光和紧闭的嘴唇揭示出丰富的精神世界。年轻妇女头上,点缀着典型的尖顶帽形状的网饰,是作为统治者权贵标志的碧玉、珊瑚及玛瑙串珠饰物的真实写照。颈上饰有无数串珠子,也是作为高贵的象征。
贝宁的青铜动物雕刻十分出色,其题材有豹、鳄、鸡、蛇、鸟、鱼、虫等。贝宁雕刻家在创作动物形象时,有时竭力准确地表达可视的形体。有时则绝妙地塑造动物的特征。圆雕《豹》就是后者的一个实例。
贝宁青铜雕刻的发展,对尼日利亚艺术有着很大影响。当时,贝宁的青铜圆雕和浮雕,在铸造的技术上和雕刻的技巧上,已经超过同时期的欧洲雕刻水平。贝宁青铜雕刻的技艺十分精湛,但其艺术表现力不如伊费雕刻那样强烈,有忽略写实的倾向,并缺乏个性。
15~16世纪,贝宁的象牙雕刻已很发达。青铜头像上镶嵌的整根象牙雕刻,就说明了这一点。贝宁有一个专门从事象牙雕刻的家族,他们为奥巴和贵族刻制出大批的象牙艺术品。奥巴雕像和海神奥洛贡雕像是最常见的象牙雕刻品。此外,在宗教礼仪中也常常使用象牙雕刻。象牙雕刻品还有面具、动物形象、臂饰、手镯和脚镯等多种。
贝宁的象牙面具雕刻十分优美,灵巧精致,这种面具是佩戴在胸前和腰间的。《象牙装饰面具》是一件珍贵的贝宁镶铜象牙艺术品。面具头上的饰物是由一群有胡须的葡萄牙人头像和串珠组成的,这件作品是作为装饰品佩戴在胸前的。它代表着16世纪贝宁王国鼎盛时期的艺术。
与宫廷流派的青铜雕刻发展的同时,民间木雕也繁荣起来了。在贵族和平民的家庭祭坛上,放置着祖先木雕头像。一些图腾社会祖先的造像──比尼族保护神木雕像流传下来了。
在葡萄牙人来到贝宁之前,贝宁城周围有许多乡村,它们发展了各种民间艺术:织布手艺、陶器业和锻铁业。早在从伊费请来铸工之前,一些民间匠师已经掌握了金属加工手艺。
中期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末的中期贝宁美术,基本上是以长方形青铜饰板为代表。
贝宁青铜装饰浮雕以其花纹图案背景而著称,这种花纹浮雕背景往往利用蔷薇花图案配置而成,前景上有大小不一的人物群像,有时人物多达9个。表现的内容主要是国王的丰功伟绩、战争、狩猎、 出游、 宫廷生活、外国人或动物等,各种人物的社会身份可以从服装、头饰、挂珠等鉴别出来。一些浮雕表现了葡萄牙人的社会风俗和服饰用品,这更能说明作品的创作时代。还有一种是表现风景的,这在西非造型艺术中是很独特的。青铜饰板不仅是艺术史方面的可靠材料,而且是研究贝宁物质文明、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的珍贵资料。根据这些饰板上的图像能够研究贝宁王宫建筑格局、宫廷生活,以及各阶层人物的面貌特征。
青铜饰板高45厘米,宽30~35厘米,主要是钉在宫殿木柱上,在国王举行盛大典礼和上朝时作陪衬用。
青铜饰板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作出来的。它们的发展过程至少与三代作者有联系。有一位英国考古学家不仅试图按照风格特点划分青铜饰板,而且试图确定作者的个人风格。他认为,在英国陈列的200件青铜饰板的作者中间,可以看到有5种不同的创作个性。例如,有一种特点是,人体拉长,手臂下部分缩短;另一种称作狩猎豹的匠师,创作了一组写实的人物形象。在一块浮雕饰板上,可以看到站在宫墙前的几个武装卫兵,宫殿屋顶盖着铜瓦,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一条大蛇顺墙而下,一只朱鹭立在塔顶,两只豹守卫宫殿门口。这块饰板真实地刻画了当时宫殿情景。
在其他青铜饰板上,有的表现唱歌、演奏,有的描绘士兵枪杀不顺从的奴隶。在士兵形象的表现上,人物的精神面貌也有所不同。一个留着漂亮小胡须的青年士兵,他的整个形象着重表现矫健的姿势。另一个年龄比较大的雇佣兵形象则不是这样。一个手执拐杖的葡萄牙人形象表现得富有情趣,令人厌恶的目光,残酷无情的面孔符合他的职业。
在中期贝宁雕刻中,还有一种用青铜薄叶压制成的镂空雕刻,这种作品细腻、美观,饰有花纹,并能把人物形象与镂空装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谐调的装饰美。
贝宁宫廷流派中期作品的规模比较庞大,在祖先纪念头像上带有2米长的象牙,整个象牙表面装饰着浅浮雕。像在青铜饰板上一样,在象牙上雕刻出贝宁国王形象,并把他们的形象与神话人物刻在一起。在象牙浮雕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奥巴、他的宫臣和士兵、葡萄牙人、神奇的动物和祭祀的动物形象等。
16世纪~18世纪初,中期的贝宁头像和人像雕刻,虽然还保持着使人产生深刻印象的特点,但缺乏新鲜感受,落入陈规俗套。
晚期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贝宁国势日衰。随着殖民者的野蛮掠夺,民族手工业遭受摧残,传统的铸造技术渐被遗弃,雕刻造型日益笨拙庞大,风格呆板,制作日益粗糙了。通常,把18世纪~19世纪末衰落的晚期宫廷流派称为颓废时期。在这一时期,统治者力图用以巩固权势的宗教象征意义复杂起来了。这一点在雕刻艺术中是以别具风采的巴洛克式──复杂的象征意义来表现的。底座上雕有寓意象征形象的奥巴青铜头像,多人物构图的青铜礼器,以及刻满类人和野兽情节的象牙制品属于这类作品。
19世纪中期,在奥巴奥申文德时期,出现了新的艺术繁荣时期。一个才能出众的宫廷流派匠师尝试使构图均衡起来,在头像上采用带有象征性形象和两翼头饰的圆筒底座。在底座上还有石斧、公牛头等形象。虽然头像的基本造型没有改变,但这些象征性形象是由各种造型配合而成的。因为每件作品都经过周密思考,所以构图十分具体,寓意深刻。
除这种庞大笨重的饰有鸟翼状串珠饰物的青铜头像外,还有一种原大的奥巴头像,头顶上镶嵌着整根象牙,象牙上雕有各种浮雕人像,有的多达10余人。
贝宁木雕虽不像青铜雕刻留下那样多的作品,但可能也有过繁荣时期。1897年,英国殖民者侵占了尼日尔河西部一些地区,但在贝宁王国却遭到顽强的反抗。贝宁王国禁止英国殖民者入境,英国军舰私自开进尼日尔河口,炮轰贝宁城。贝宁王宫遭炮击失火,木雕艺术品几乎全被焚毁,其他艺术品则被抢劫一空。英国殖民者抢走了2400多件青铜雕刻品和象牙雕刻品。其中有几百块铸造极其精致的青铜饰板和精细的象牙制品。后来,在王宫废墟里只发现 500多件青铜雕刻品。这可能是贝宁木雕现在极其罕见的主要原因。
一些保存至今的祭祀木雕是值得研究的,不过它们的创作年限很难确定。但是,可以肯定,在宫廷艺术发展的同时,还盛行一种刀法细腻、别具风格的民间木雕艺术。贝宁艺术家们为居民的家庭祭坛雕刻出一些很精美的木雕头像,在头像顶部有时也装饰着象牙雕刻和其他饰物。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