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电影
思想电影:又称“思考电影”。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苏联电影中的一种创作主张。提倡者是罗姆、格布里罗维奇、尤特凯维奇等。认为电影作品应反映作者对时代的思考。银幕上不仅要表现事件,还要表现思想活动和思想进程本身。影片的主人公应是“思考型的主人公”,他的思考是感染观众、启发观众的主要手段之一。代表作有《普通的法西斯》、《列宁在波兰》、《列宁在巴黎》等。
传统电影:与“现代电影”对称。主要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戏剧电影”为主体的电影。基本特征是:情节结构多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运用“蒙太奇理论”的原则;正反面人物有较为严格的划分;往往代替观众作出思想结论,供观众自己思..
现代电影:“传统电影”的对称。通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在电影观念方面较之传统电影有所进展的电影。基本特征是:要求冲破舞台化情节结构的束缚,追求电影的抒情性、哲理性和思辩性;注重表现人物..
蔡楚生(1906—1968):中国电影导演,广东潮阳人。192772年参加电影工作,编导影片多部,著名的有《都会的早晨》、《渔光曲》、《新女性》、《一江春水向东流》、《南海潮》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电影事业领导人之一。..
巴赞(AndréBazin,1918—1958):法国电影理论家。其理论核心是主张客观现实是电影的基本性质。推崇“长镜头”,反对蒙太奇理论。认为前者以其“真正的连贯性”更现实地再现情境,然后由观众自己阐释一个场面,而不是通过剪辑把导演的观点强加给观..
史东山(1902—1955):中国电影艺术家。浙江海宁县人。早期专攻绘画,曾任电影美工师。1924年开始导演生涯,主要作品有《杨花恨》、《八千里路云和月》、《新儿女英雄传》等,专著《电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