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十三绝

京腔十三绝:清乾隆年间13个著名京腔艺人的合称。由贺示魁绘制13人图像匾额而得名。人名传说有出入,一般认为是霍六、王三秃子、开泰、才官、沙四、赵五、虎张、恒大头、卢老、李老公、陈丑子、王顺、连喜等。

为您推荐

庐剧

庐剧:原名“倒七戏”。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部分地区。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而成。太平天国时已有班社演出。有些班社曾先后同徽剧、京剧合班演出,在07剧目和表演上受过这两个剧种的影响。唱腔有主调和..

高腔

高腔:戏曲声腔。明代以来,由弋阳腔、青阳腔同各地戏曲结合而成。基本特点是声调高亢,后台帮腔,只用打击乐,不用管弦乐伴奏。但有些剧种已有较大变化。如近数十年来,57川剧、湘剧等高腔加入管弦乐伴奏的现象较为普遍。..

地方戏

地方戏:流行于一定地区,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的戏曲剧种的通称。所有剧种的最初形态都是地方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某些剧种取得了流行全国(如京剧)的优势地位。地方戏兴起于民间,开始时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简单,生活气息很浓。在流..

锡剧

绍剧

绍剧:又称“绍兴乱弹”、“绍兴大班”。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上海等地,明末形成于绍兴一带。剧目来自秦腔、昆腔等。主要腔调“二凡”源于西秦腔,“三五七”与徽剧吹腔相近。武功来自目连戏和民间武术。中华人民共和国..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北和北京、天津、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清乾隆年间,山西蒲州梆子传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曾有京梆子、直隶梆子之称。1952年定名河北梆子。以梆子按节拍,音调高亢,善于表现慷慨悲壮的..

淮剧

淮剧:又称“江淮戏”。戏曲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部分地区。源于淮阴、盐城、阜宁一带的说唱“门叹词”和酬神的“香火戏”两者结合后,又受京剧和徽剧的影响,逐渐发展而成。常用曲调有老淮词、靠把调等。风格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