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长华
萧长华(1878—1967):京剧演员,教师。艺名宝铭,字和庄,祖籍江西新建,生于北京。8岁学戏,12岁登台。对京剧各行脚色大都通晓,尤长于“方巾丑”。1940年起任喜连48成(后改富连成)科班教师达36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戏曲学校副校长、校长等职。
金少山(1890—1948):京剧演员,北京人,满族。著名京剧花脸金秀山之子。幼年随父学艺,演架子花脸兼铜锤。他身材魁伟,嗓音宏亮浑厚,高中低音都能响堂,他在铜锤唱腔基础上,吸收了架子花脸的唱功和做工,对吐字、润腔、气口等技巧的运用都有自..
四大声腔:①明中叶流行的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和昆山腔合称为南戏四大声腔。②清乾隆年间的四大声腔指南昆、北弋、东柳、西梆。③明以来,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各形成了影响广泛的声腔系统,现一般称为四大声腔。..
张二奎(约1820—约1860):京剧演员。直隶(今河北)人。道光时在北京主持春和班,与程长庚、余三胜并称为当时京剧的“老生三杰”。擅演王帽戏(帝王一类角色),唱腔28淳朴有力,咬字以京音为准,形成自身艺术流派,也称“奎派”。..
锣经:锣鼓经的总称。戏曲打击乐各种谱式的泛称。以口头模仿诵念各种锣鼓点子的音响,如僧侣诵唪禅经,故借喻为锣经。一般用某些相应汉字记录成谱。如“大”表示鼓,“仓”表示大锣,“台”表示小锣等。解放后也试行了几种新式..
康子林(1870—1930):川剧演员。又名芷林,四川邛崃人。幼年学医,有文学根底。10岁入老庆华班学艺,先后受业于川剧名师。辛亥革命后,联合川剧班社组成三庆会,自任会长。致力于把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戏等腔调综合一起,对川剧的发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