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潮州戏”、“潮音戏”。
中国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各国。明代中叶以前既已形成。
初源于南戏。
明清两代吸收弋阳腔、昆山腔、梆子腔及当地民间音乐、说唱、歌舞、唱腔,表演愈臻丰富。其唱腔分曲牌联套体和板式变化体,以轻柔抒情见长。
伴奏音乐吸收民间大锣鼓乐、笛套锣鼓乐、庙堂音乐、民歌小调等。行当分10类丑、7类旦、5类生、3类净。
服装多用潮绣。
传统剧目一类来自南戏、传奇,一类取材于本地传说或时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集1200多个传统剧目,从中整理了《荔镜记》、《续荔镜记》、《苏六娘》、《告亲夫》等上演剧目,新编历史剧《辞朗州》,创编现代戏《江姐》、《滨海风潮》、《彭湃》等。1956年广东潮剧团成立,1958年扩大组成广东潮剧院。
国内现有专业剧团23个。曾赴柬埔寨、泰国、新加坡演出。
着名演员有谢大目、姚璇秋、洪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