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陕西曲种。
流行于陕西安康地区、汉中地区西乡、城固等县及湖北郧阳一带。清代乾隆三十七年(1772)以后,巴山汉水各种民间小调流入安康地区,与当地语音、曲调结合,安康曲子形成。曲体结构分两类。月背调是联曲体结构,曲牌70多支;正弓调是单曲体形式,曲牌30多支。
演出采用坐唱形式,只唱不说,无表演。伴奏以三弦为主,另配以月琴、琵琶、二胡、笛子等。
打击乐器有牙子板、花碟、盅子、四页瓦等。演唱形式有一人唱、二人对唱、众人同唱等。
曲目多半是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亦有作品反映人民生活与爱情。《水漫金山》、《林冲夜奔》、《秦琼观阵》、《拷红》、《昭君和番》、《王大娘钉缸》、《二姐娃做梦》、《酸枣糕》等较有影响。该曲种清代流传于文人中间,后进入民间。今仍处于业余演出状态,少有专业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