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腐蚀版画。
流行于世界范围的主要版画品种之一,属凹版类型。发明于15世纪的欧洲,盛行于17世纪,是一向被视为刻画精细、典雅而名贵的版画。
铜版的制作简要过程是在涂有防腐剂的金属版面上,以钢针作画并经硝酸等腐蚀而形成凹线,在涂过油墨的版画上通过擦拭工序,使线中留有油墨,再经印刷机的压印而形成画面,是为“针刻型”铜版的制版、印刷原理。
它于凸版画恰恰相反,因而具有独特的表现效果。
铜版画还因“飞尘式”、软底子以及“美柔汀”等技法的出现而丰富了自己的表现力。传统的铜版画的主要表现手段为针刻线的组织运用以及“飞尘式”等出现的细微点子组成的浓淡色调层次,按腐蚀方法可分为一次和多次腐蚀两种类型。
近代画家多选用锌版以取代铜版。西方美术史上历代出现过许多优秀的铜版画家,其中最着名的要属伦勃朗和戈雅。
他们既是伟大的油画家又是出色的铜版画家。近代的毕加索也有成千幅杰出的铜版画传世。英国的勃朗群则属集铜版画艺术之大成的大师,其作堪称开创了近代铜版画的一代新风,代表作为《纤夫》、《被炸后的音乐厅》等。德国凯绥·珂勒惠支的铜版组画也属铜版画领域中久负盛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