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553—1610
【介绍】:
中国明代着名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
字伯英,号宁庵,别号词隐生,吴江(今江苏吴江县)人。自幼聪慧颖悟,读书过人,通六书,善写行书、草书。
万历二年(1574)进士,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历任吏部员外郎、光禄寺丞、行人司司正等官,万历十七年以疾辞官,家居三十年,专事戏曲声律研究及传奇创作,颇有成就。论剧重纲常,倡本色,守音律。
强调剧作应宣扬封建道德,维护封建礼教,为封建统治服务;提倡文学通俗朴素,反对雕琢词藻;特别讲究音律,强调作曲“须教合律依腔”,甚至主张:“宁律协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把声律强调到绝对化的程度。
整理《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撰写《论词六则》、《唱曲当知》、《南词韵选》、《正吴编》等研究南曲声律的着作,考订《琵琶记》等戏剧曲谱,以贯彻宣传自己的主张。其戏曲论着多不传,其论剧主张散见于同时其他曲家着作中。
其主张得到不少剧作家的赞同,形成以他为首的戏剧流派,时称吴江派,而与以汤显祖为代表的强调文采内容的“临川派”针锋相对,势同冰炭。沈氏作有传奇17种,总称《属玉堂传奇》,今传世七种,即《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义侠记》、《桃符记》、《坠钗记》、《博笑记》。
残存曲文的二种:《十孝记》、《分钱记》。传又曾改订汤显祖所作《牡丹亭》为《同梦记》,改《紫钗记》为《新钗记》,未见流传。
以《义侠记》和《红蕖记》为代表作。《义侠记》写武松被逼上梁山的始末,情节大体与《水浒传》相同,曲词质朴自然。《红蕖记》写郑德璘与韦楚云、崔希周与曾丽玉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
二剧均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