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纹:又称“兽面纹”。首先采用这个名称的是宋代《宣和博古图》。在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上,常刻以夸张的饕餮头部形象成一种图案化的兽面,作为装饰纹样,称饕餮纹。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怪兽。《吕氏春秋·先识览》谓:“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其形象以鼻梁中线为基准,左右两分,粗眉巨目,阔鼻裂口,两侧有双耳、双角,其实是综合了多种动物特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可怖的兽面形象。纹样变化多端,现可认辨的有牛首饕餮、虎首饕餮、羊首饕餮、麟首饕餮、豕面饕餮、人面饕餮等,还有其他纹样衍变的夔化饕餮、龙化饕餮、凤化饕餮等种类繁多。其剖析基本构成为左右对称式,或为单个兽首的正面形象,或为两个对称兽纹的侧影相合。据考证,饕餮纹盛行于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当时祭祀礼仪中的祯祥标记,具有图腾象征意义,是维护奴隶主统治权威的神祗,故常用作主题纹饰。饕餮纹的风格既狞厉、威严,又雅拙、古朴,反映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那个“有虔秉钺,如火烈烈”(《诗经·商颂》)的时代特征。在使用饕餮纹装饰时,常衬以云雷纹。西周后期以后,渐渐失其主题纹饰的主导地位,而降为附庸,多饰于器物腿足,或为器耳。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之一。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