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流电影:借鉴文学中意识流的手法而拍摄电影的流派。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首先提出:“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最自然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们叫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意识流的作品,不是象传统文学作品那样以故事情节来刻划人物、传达思想,而是直接描述人的思维活动,表现人的那无逻辑、无条理的下意识。文学中的意识流作品出现于20到40年代。意识流电影是吸收、借鉴文学的意识流经验而于60年代初出现的。它经常运用时序颠倒的叙述方法,象征性的艺术结构,通过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塑造形象。对于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人物的内心的下意识活动,或用直接的内心独白的画面,或用第三人称的方法,把人物的内心揭示出来。如意大利费里尼的《81/2》便是这类作品。意识流的影片一般跳跃性强、隐晦难懂。但其表现心理的方法和技巧,还有借鉴的作用。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