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箜篌②

竖箜篌:弦鸣(拨奏)乐器。又名竖头箜篌、胡箜篌。竖箜篌与源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竖琴(harp)类乐器有明显的渊源关系。其形制多为弓形,据说与古代狩猎时射箭用的弓有关。有14弦、16弦、17弦、23弦、24弦多种,而且大小不等。大者竖抱于怀中,两手同时拨奏;小者将乐器持于左手,用右手拨奏。最大的竖箜篌如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所云:“箜篌高三尺许,形如半边木梳,黑漆镂花金装画。下有台座,张二十五弦,一人跪而交手擘之。”日本正仓院藏有两架唐传23弦竖箜篌残品,从外形看,当与伊朗萨珊王朝时期使用的竖琴为同一体系的乐器。

为您推荐

钟②

钟:体鸣(击奏乐器。用铜或铁铸成。演奏时用木槌、撞木击奏外壁或用钟舌击奏内壁发音。世界各地的钟形制、构造略有不同。中国钟因悬挂部位和构造不同分为甬钟、钮钟两种。钟体横截面呈合瓦形,纵部面呈梯形,平项凹口。..

鞉牢②

鞉牢:膜鸣(摇奏)乐器。又名鼗鼓。常见形制为一根柄上穿2个小鼓,鼓腹两侧用绳系两上小珠,将柄来回转动,小珠便可击鼓面而发声。民间谓之“拨浪鼓”。《乐书》云:“鞉牢,龟兹部乐也。形如路鼗,而一柄三枚焉。”有8面(1柄4..

羯鼓②

羯鼓:膜鸣(击奏)乐器。又名两杖鼓。桶形,两面蒙革,用槌击奏发声。源于古代印度,南北朝时经龟兹(古国名,在今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库车、新和、沙雅一带)传入中原地区。唐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4)盛行于宫廷。《通典》:“..

大管②

方响②

方响:体鸣(击奏)乐器,有固定音高。图像始见于敦煌244窟隋代壁画中的龟兹(古国名,在今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库车、新和、沙雅一带)乐队。当时的方响由16块大小不等或相等但厚度不同的铜片或铁片制成,均分为上下两层悬挂在木..

小号②

小号:气鸣(唇振动乐器。广泛用于各种乐队的“活塞小号”始见于19世纪初。由碗状号嘴、活塞、折回形号身组成。铜制,长129厘米。B调,音域#f~f3。乐谱用高音谱表记写。记谱音比实际音高大二度,属移调记谱乐器。低音区(#f~#..

二胡②

二胡:弦鸣(拉奏)乐器。流传于中国广大地区的弓弦乐器。又称“胡琴”、“嗡子”等。有源于古代的奚琴之说。《元史·礼乐志》说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二胡琴杆、琴筒、琴轴均为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