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乐:(1)宫廷宴饮、娱乐时所用民间俗乐之泛称,又作“宴乐”或“燕乐”。中国封建时代“天子食,举以乐”的制度始于周代,故又有“食举乐”之称。隋、唐时期,宫廷燕乐先后有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则天、中宗代(公元690~707)又分为立、坐二部。《旧唐书·音乐志》云:“高祖登极之后,享宴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其后分为立坐二部。”宋代教坊将燕乐分为大典部、法典部、龟兹部、笛鼓部。《宋史·乐志》:“凡祭祀、大朝会则用太常雅乐,岁时宴飨则用教坊诸部乐。前代有宴乐、清乐、散乐,本隶太常,后稍归教坊,有立、坐二部。宋初循旧制,置教坊,凡四部。”辽、金宫廷所用燕乐,基本上沿用唐、宋之旧,称谓略有不同。后世将隋、唐、宋三代宫廷所用俗乐及外来音乐统称为燕乐,是为了有别用于庙堂典礼之雅乐。宋以后,杂剧音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燕乐的影响。(2)唐九部乐、十部乐之一,又称“燕乐”。在坐部伎中,位居诸乐之首。此乐为协律郎张文收于公元650年所作。《旧唐书·音乐志》:“张文收采古《朱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河清歌》,名曰乐,奏之管弦,为诸乐之首,元会第一奏者是也。”另据《新唐书·礼乐志》载:“张文收采古谊为《景云河清歌》,亦名《燕乐》。”燕乐伎所用乐器有玉磬、方响、古筝、筑、卧箜篌、大箜篌、小箜篌、大琵琶、小琵琶、大五弦、小五弦、吹叶、大笙、小笙、大筚篥、箫、铜鼓、长笛、尺八、短笛、毛员鼓、连鞉鼓、桴鼓、贝,共25种,由28名乐工组成乐队演奏。舞蹈由20人表演,有《景云舞》、《庆善舞》、《破阵舞》、《承天舞》,凡四部。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