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楼是古建筑中两层以上的房屋,亦称重屋。楼平面多狭而修曲,与阁原有明显区别,但后来因其均为复层建筑,故常通称为楼阁。楼在建筑群中常居次要地位,如佛寺藏经楼、王公府第中的后楼、厢楼等。楼在战国时就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3层。如后世发掘的汉代陶楼,高至9层,此与汉代高台风尚有关。楼的出现,增加了空间利用率,但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组织形式以横向铺排为总体特征,故高层楼房不多见。楼的用途除佛寺、王府、宫廷用于藏经、居住、观戏之外,还可登高望远。如黄鹤楼等。古代楼的结构有多种形式,以方木相交而迭筑成井栏形状的楼为井干式,将同样的单层建筑重迭而构成的楼称重屋式,各层以通长柱材与梁枋交搭成整体框架而构成的楼称通柱式。现存留的著名楼有岳阳楼、黄鹤楼、太白楼、烟雨楼、大观楼等。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它是中国古代木构单体建筑形式之一。阁的本义,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为两扉中用以止扉的橛,《礼记》郑注释为搁置食物的木架,后演变为一种干栏式单体建筑的代称。它分二层,底层多为支柱层,无封闭空间:上层平面多建于平座上,撑以木柱、围以槅扇,采光通风均可,视野开阔。底层之外的部分颇类楼的结构,故多习称楼阁。这种楼阁,一般建于风景点,作为风景名胜处的点缀。民宅内部经分割形成的狭小空间。包括两种形式:即房屋平面前堂两侧、东西厢房后面隔出的小夹室,和房屋立面以楼板隔出的上层部分。但亦有一般楼房用“阁”这个名称的,如故宫文渊阁和宁波天一阁等。现存留较著名的阁有文昌阁、蓬莱阁、文溯阁、五皇阁、紫光阁、万佛阁等。总之,楼阁是中国古代建筑品种,是用以游憩、远眺、供佛或藏书用的。我国古代的楼阁多为木结构,构架形式多样,有重屋式、平坐式、井干式、通柱式等等。供游息远眺的楼阁较著名的有滕王阁、黄鹤楼、颐和园的佛香阁、独乐寺的观音阁、大同善化寺的普贤阁等。楼阁式佛塔中的应县木塔是供佛的,天一阁、石渠阁为著名的藏书阁。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