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石窟造像:古代雕刻。古代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分布着数十个小的城国。其中于阗(今和田)、鄯善(今若羌)、龟兹(今库存)、疏勒(今喀什)、高昌(今吐鲁番)等是古代新疆佛教最兴盛的地区。今库东、拜城地区分布有“克孜尔石窟造像”、“库木吐喇石窟造像”、“托呼拉克埃艮千佛洞造像”、“森木塞姆石窟造像”、“克孜尔朵哈石窟造像”、“玛札伯赫石窟造像”、“台台尔千佛洞造像”、“托呼拉克店千佛洞造像”等大小石窟群8处。这里地处西域要冲,是当时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佛教及佛教艺术由印度传入中国要经过此地,才能传入内地。这些洞窟就是龟兹国佛教圣地的遗迹,故名龟兹石窟群造像。这些洞窟大量的最富有特色的是分前后两室、有中心柱的窟,是当地特有的窟形,又称龟兹型窟。中心柱把前后室自然分开,使建筑、壁画、雕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有利于更好地宣传佛教教义。室内壁画布置一般是前室正壁中部壁龛中为佛塑像,龛上半月形的壁画画佛传故事,龛周围有供养人和伎乐人。前室两侧壁多画佛传故事,洞入口上方则画说法图或降魔变,顶部则以菱形格或方格画佛本身故事。中心柱后多作焚棺图,后室奥壁作涅槃图。这些石窟持有特殊的地域和时代特征。石窟开凿于公元3世纪至9世纪,具有悠久的佛教历史。但这些石窟一方面由于石灰质松软,自然风化严重,另一方面人为破坏,洞外建筑及洞内雕塑均已残毁殆尽。20世纪初有不少帝国主义国家派人以探险、考古为名,大量盗窃文物,壁画被大肆剥取,留下雕像也已寥寥无几。但仅就这点幸存的壁画,也足以使人叹为观止。龟兹佛教艺术融汇古代印度影响,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对中原地区的佛教艺术有其深远影响,对探讨这个地区的古代文化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