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斯廷圣母》②

《西斯廷圣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拉斐尔后期的名作。作于1515~1519年,由于画在西斯廷教堂而得名。这幅画的艺术语言十分清晰、明快。画的上方,左右两角吊起了帷幕,人们似乎是从祭坛或窗口望到外面明亮辉耀的天空,出现在眼前的是手上抱着圣婴基督的圣母玛丽亚。她迈开轻盈而坚定的步子,踏着迷漫的白云,冉冉降下。圣母头上没有灵光,面容安祥,体型优雅,装饰简朴,赤裸着双足,分明使人感到她是一位人间的慈母;然而宽大的衣裙在劲风的吹动下飘荡于空中,又显示她是神的母亲。她的眼睛温柔慈爱,却饱含着对人类的忧虑悲悯。她是在把怀中的婴儿献给人间。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赫尔岑在这里看到了悲剧的意味,他指出:“圣母像是在说:‘请你们抱去吧,他不是我的。’但同时又把他紧贴在怀里,好像如果可能,她就带着他逃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用自己的奶来喂养这个并非‘救世主’,而是自己儿子普通的婴儿。”圣婴和圣母一样眼里含着忧戚,紧闭嘴唇显出悲哀。他那超乎普通婴儿的严肃的神态表示他已经知道自己的使命,决心为人类作出牺牲。左边身着法衣的圣西克斯特,一副忠厚长者的模样,恭敬地迎候,并用手指着圣母要去的大地——苦难的人间;右边圣女巴巴拉很有上流社会的娴淑风度,半跪在云中,目光下垂,双手合十,在沉默中一动不动,虔诚而热烈地顶礼致敬。他们既使画面的结构匀称,又突出了圣母形象的崇高性。最下面两个天使依凭着画框翘首仰望的模样,更增添了时间在推移、圣母在降临的感觉。整幅画已没有中世纪圣母像那种呆板的宗教模式,而表现出对人世间的富于同情心和纯正感情的母性之美的歌颂。

为您推荐

《江山如此多娇》②

《江山如此多娇》:现代画家傅抱石(1903~1965)和关山月(1912~)合作于1959年。高5.5米,宽9米,挂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画面复杂宏大,气势磅礴:既有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又有春意葱茏的江南景色;既有蜿蜒万里的长城、辽阔肥沃的..

《屈子行吟图》②

《屈子行吟图》:明代画家陈洪绶(1598~1652)作。木版画。采用以线条勾描为主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屈原满怀爱国忧愤,徘徊于湘江泽畔的情景。屈原的形象仅占画面的九分之一,但居于正中,头戴高冠,身佩长剑,面容憔悴,昂首前行;..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②

《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17世纪西班牙著名画家委拉斯开兹于1650年访问罗马时,应教皇英诺森十世邀请而作。画家坚持现实主义原则,毫不美化粉饰,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实描绘。画中的教皇正襟危坐在一张珠光闪烁、华贵..

敦煌莫高窟壁画②

纪念性雕塑②

纪念性雕塑:用以纪念历史事件和杰出历史人物的雕塑。多以纪念碑的形式出现。纪念性雕塑的本质特征是雕塑在建筑环境中的主导性。作为一座纪念性雕塑的纪念碑,雕塑必须是它的主体,有控制全局的作用,一切建筑要素和总设..

《康熙南巡图》②

《康熙南巡图》:清朝宫廷绘画的代表作。由王翚(1632~1717)总体设计,并绘制图中山水树石,其弟子杨晋绘制人物牛马等,供奉内廷的其他画家绘制房屋舟车等。绢本,重设色画。描绘康熙皇帝1689年巡游江南时,从京师永定门出发,..

《1808年5月3日的枪杀》②

《1808年5月3日的枪杀》:19世纪欧洲绘画先驱者、西班牙画家戈雅作。1808年5月法军入侵西班牙,对抗击的人民血腥镇压。画家目睹惨状,在1814年法军撤走后立即创作了《5月2日的巷战》和《5月3日的枪杀》两幅作品,倾泄郁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