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旦、净、末、丑②

生、旦、净、末、丑: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角色体制(即行当分工)。它有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至今基本上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固定的专业行当。生、净、丑都扮饰男性人物,旦行扮饰女性人物。据演员所扮具体角色的身份、年龄、性别、地位、性格、扮相以及唱、念、做、打的不同,每一大行当中,又有更为细致的分工。生行,可分为老生、武生、小生、娃娃生等。老生又叫须生,多扮演中、老年男子,如《四进士》中的宋士杰;武生大多扮演擅长武功的青壮年男子,如《武松打虎》中的武松;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娃娃生主要扮演少年。旦行,可细分为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彩旦等。青衣大多扮演青中年妇女,表演上侧重唱工,如《望江亭》中的谭记儿;花旦多扮演青少年妇女,表演上重做工和道白,如《拾玉镯》中的孙玉姣;武旦主要扮演勇武的妇女,侧重武打和翻跳,如《盗仙草》中的白素贞;刀马旦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如《两狼关》中的梁红玉;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净,俗称花脸,大多扮演性格、品质、相貌上有特异的男子,一般又分为侧重唱念的铜锤花脸,侧重工架、念白、做工的架子花脸和侧重武打的武花脸等。末,主要扮演中年男子。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演语言幽默,行动滑稽的人物,一般分为武丑和文丑两类,文丑表演上侧重念白和做工,如《徐九经》中的徐九经;武丑侧重武打和翻跳,如《挡马》中的焦光普。

为您推荐

唱、念、做、打②

唱、念、做、打: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演员的四种基本功夫,习称“四功”。中国戏曲有“载歌载舞”的艺术特征。“歌”指“唱”和“念”,“舞”指“做”和“打”。唱,是角色通过各种唱腔来叙述事物,抒发人物..

参军戏②

参军戏:中国唐宋时代的一种表演形式。原称“弄参军”,唐宋时代称“参军戏”,宋代也称之为“杂剧”。起源于秦汉时代的“俳优”(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关于它具体的形成时代,诸说不一:有认为始于东汉,有认为始于后..

杂剧②

杂剧:戏曲名词,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真正完整的戏曲形式。它大约产生于宋金时期的两河地区(今山西与河北相邻一带),流行于北方,成熟于元代。杂剧的产生,是古代各种说唱文学和舞曲歌词在民间逐渐演化,不断丰富完善的结果..

南曲②

《放下你的鞭子》②

《放下你的鞭子》:街头剧剧本,1931年集体创作,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曾广泛演出。剧本的中心内容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某父女由东北逃入关内,以卖唱为生;一天,卖唱时女儿因饥饿过度而昏倒于地,老父却扬鞭抽打,迫其再唱。..

《屈原》②

《屈原》:中国著名诗人、作家郭沫若写于1942年的优秀剧。剧本描述了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与楚怀王、郑袖等可耻卖国行径进行斗争的事迹,塑造了伟大的诗人兼政治家屈原的崇高形象,歌颂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毫不妥协的斗争..

《麦克白》②

《麦克白》: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1616)1606年根据苏格兰历史创作的一出悲剧。苏格兰大将麦克白和班柯征服叛乱回来,遇见三个女巫,预言麦克白本人和班柯的后代将作苏格兰国王。女巫的预言,自己的野心和妻子的怂恿,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