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十三行》②

《洛神赋十三行》:东晋王献之作。亦称《十三行洛神赋》或《十三行》,因明朝万历年间在杭州葛岭出土一刻石,石色有如碧玉,故此帖又称《玉版十三行》。为著名小楷法帖。《洛神赋》为魏晋时曹植的名作,王羲之父子都曾以楷书写过,王献之尤其喜好书写此文。原件在南宋时被损坏,只剩十三行字,其中有宋高宗所得9行250字,贾似道所得4行74字。墨迹有两种,一为晋时以麻笺所书,另一本为唐人以硬黄纸书,后附有柳公权题跋,人称《柳跋十三行》;石刻有杭州葛岭出土的原石及南宋末年的翻刻本等。此帖为王献之书法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从此帖中可见他与其父的楷书已有明显的相异之处。主要是中锋运笔,笔画圆润挺秀,外拓抒展,苍劲老练,俊逸多姿。以写大楷之法写小楷,结体给人以宽绰通达、雍容疏朗之感。整篇章法雅逸洒脱,字形有大有小,行距之间错落有致,互相呼应,浑然一体。体现出作者在结体、运笔、布局等方面的深厚功底。此帖历来为书家所重,被奉为小楷之极致。王献之此帖对最后完成楷书今体化作出了卓越贡献。《十三行》清代收入内府,清末流入民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为您推荐

《麓山寺碑》②

《麓山寺碑》:唐李邕(678~747,人称“李北海”)作。亦称《岳麓寺碑》。碑文主要介绍古刹麓山寺的历史更变情况,由李邕撰文并书写,黄仙鹤琢刻。碑额有阴文篆书4字,碑文共28行,每行56字。此碑建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为李邕..

《苕溪诗帖》②

《苕溪诗帖》:宋米芾(1051~1107)行草书代表作。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八月,应湖州知州林希之邀,往游苕溪(今浙江湖州)时呈诸友之诗。时年38岁。此帖纸本长卷,宽30.3厘米,长189.5厘米,共34行。明藏天籁阁,清入内府,并刻入..

《瘗鹤铭》②

《瘗鹤铭》:著名摩崖刻石。对于此铭的作者和书写年代,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作者是陶弘景,也有人认为是王羲之或隋唐时的王瓒、顾况等,但均无实据。此铭文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崖上,宋代时遭雷击而崩落江中,清朝康熙五..

《古诗四帖》②

《胆巴碑》②

《胆巴碑》:元赵孟頫(1254~1322)书。行楷书。全称《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天上帝师之碑》。这位“帝师”原名胆巴,故得名。1318年赵孟頫奉元仁宗之敕撰文并书此碑,是他晚年佳作。时赵孟頫63岁。墨迹原件,纸本卷装,..

《自叙帖》②

《自叙帖》:唐怀素作。此帖主要叙述他自己的学书经历。前段为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后段摘述了他人对其书法在形似、机格、疾速、愚劣四方面的评语。《自叙帖》为怀素草书的代表作,书于大历十二年。怀素以草书见..

《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②

《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元鲜于枢书。行草书。属鲜于枢晚年作品,约书于40岁前后,亦为其代表作。此卷纸本,纵32厘米,横342厘米,共31行,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卷以中锋回腕的手法,以真入行草,笔法气势宏伟,苍劲圆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