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豫剧团:1955年5月根据文化部关于《全国民间职业剧团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经省文化局批准注册,正式成立“漯河市豫剧团”。1956年又派董西汉为剧团团长,吕振民为编导,并建立了戏曲档案资料室,添置了布幕、布景、灯具等设施,演职员发展到70余人,生、旦、净、丑行当齐全,主要演员有安金凤(旦)、刘梅英(生)、李顺(净)、张佩玲(生)、沈文献(红脸)、巩马荣(红脸)、吴金凤(旦)、田德霖(官丑)、王庆元(丑)、靳凤枝(生)、郑筠(旦)、郭连仲(花脸丑)、朱喜先(老旦)和一批初露头角的青年演员如张梅贞、张秀兰、彭素珍、郭建民等。是年秋进入武汉等大中城市演出,在武汉仅一出《蝴蝶杯》在一个剧场(新汉剧场)便连演3个月。同年12月以《罗帕记》一剧参加了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安金凤的《打路》获演员二等奖,学员郭建民、张梅贞的《见皇姑》也轰动艺坛。1957年挖掘整理了老艺人朱喜先口述的传统戏《白莲花临凡》,并改编为神话喜剧《白莲花》,后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1958年代表许昌专区参加了河南省现代戏观摩会演,以自创剧目《金素梅》获剧本、演出奖,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1959年又以现代戏《竹藤之花》参加河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获剧本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1960年5月与郾城县豫剧团合并,阵容更加强大。1966年6月始,十年“文革”掀起的派性斗争把剧团搞得四分五裂、千疮百孔,所有传统、现代剧目全部禁锢。到1977年1月才又恢复上演了《朝阳沟》、《李双双》、《十五贯》、《宝莲灯》等。但原来的服装、道具早已毁坏殆尽,老演员刘梅英等用了一年多时间重新缝合,方解决了演出困难。1978年以后,相继恢复上演了《白莲花》、《斩岳云》、《蝴蝶杯》、《唐知县审诰命》、《寇准背靴》、《桃花庵》、《洛阳桥》、《花木兰》、《香囊记》,新排了《小包公》、《清明案》、《秦雪梅》等剧。1981年巡演于河北邯郸、邢台、保定、石家庄及北京等地,剧团出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兴旺景象。1983年4月根据形势需要,剧团分队演出,一队由安金凤承包,二队由杨牛志承包。1984年4月两队合并,到7月中旬再次分开,此后即进入体制改革的诸多试验之中。安金凤等老一辈退出一线之后,由中年演员赵吟秋担纲领衔,一出《麻风女》,艺惊四座,漯河市豫剧团的名气再度叫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新一代“沙河调”名家张三旺领衔主演并兼任团长。2002年以《白发亲娘》一剧参加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一举荣获金奖。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