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十二角色:
清中叶昆山腔脚色行当体制。李斗《扬州画舫录》:“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打诨一人,谓之杂。此江湖十二脚色。”参照同书的其他记载,可知正生即小生;小旦即闺门旦,贴旦谓之风月旦,又称作旦,与近代戏曲中的花旦相近,兼跳打者称武小旦;大面中又有红面、黑面和白面之分;二面即副净,简称副或付,为丑的一支,是介乎丑、净之间的脚色。《扬州画舫录》有作者写于乾隆六十年十二月的自序,并记有清初至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的各名班主要演员的事迹多处。据此可以推断:江湖十二脚色基本上反映了自清初至清中叶昆山腔脚色行当的发展成果,是研究昆山腔表演艺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为您推荐
砌末:
“砌末”是戏曲舞台上各种道具和简单布景的统称。戏曲主要是依靠演员的歌舞表演来写景状物的,但是也需要适当的道具来帮助演出,这些道具主要的作用便是帮助演员来完成动作。戏曲舞台总是尽量使道具能成为舞具,与演..
水袖功:
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戏曲服装中的蟒袍、官衣、褶子、帔等多在袖口上缝有一段白绸,叫做水袖。演员可以利用水袖做出丰富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增加形象的美感;有时也用作对乐队的示意和交代。水袖技巧的..
起霸:
戏曲表演程式。戏曲演员基本功之一。相传在明传奇《千金记·起霸》一出中,楚霸王开始使用这种成套连续的舞蹈动作,后因称为“起霸”。有“男霸”“女霸”之分。男霸由提甲出场式亮相、云手、踢腿、弓箭步、骑马蹲..
髯口功:
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髯口,即戏曲人物所戴的假须。戏曲表演中,常借助舞弄髯口的动作来展示人物的心情,俗称“耍髯口”。耍髯口的技巧,有搂、撩、挑、推、托、摊、捋、抄、撕、捻、甩、绕、抖、吹等多种。其中有些..
盔头:
传统剧目中人物所戴各种帽子的统称。根据人物地位、性格、身份的不同,分冠、盔、帽、巾四大类。
冠多为帝王、贵族的礼帽,如平天冠、九龙冠、紫金冠、凤冠等。
盔为武职将帅所戴,如帅盔、夫子盔、倒缨盔等。
帽类最..
甩发功:
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生、净、丑等脚色在头顶上扎束一绺长发,称“甩发”;旦脚在“大头”右边分出一绺头发,叫做“发绺”。甩发分“通梢”“倒栽”两种。“通梢”的发梢是尖的;“倒栽”的发梢是齐的;一般长度以垂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