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早期话剧称为新剧,亦称文明戏。
新剧的本义是对于旧有的戏(戏曲)而言;清末新剧兴起以后,上海的戏院刊登演出广告时称它是文明新戏,逐渐成了社会上流行的名词,简称为文明戏。本有褒义,但到1918年随着新剧的日趋衰落而成为贬义词了。新剧初起时较为严肃,演出者认真学习研究表演导演艺术,建立剧本制和导演制,至1911年前后,文明戏剧团逐渐改用幕表制,取消导演制,开始了自身的没落;一些宣传革命的演剧团体多被北洋军阀解散,以上海为中心的文明戏演出受到了打击,逐渐消沉下去。上海《导报》副刊《戏剧》等报刊上,曾展开关于“文明戏”形式的论争,发表了华金《对于文明戏的再认识》,钱望的《漫谈改良文明戏》等讨论文章。直到四十年代,还有极个别剧团演出文明戏,内容更加胡编乱演。欧阳予倩在论话剧与文明戏的区别时指出:(一)文明戏没有剧本,话剧是有完全剧本;(二)文明戏即令有剧本也是……专以敷衍情节为主,话剧是根据戏剧的原则,用分析的技巧,表现具体的情绪,进展整个的行为;(三)……文明戏的写实,不过真菜真嗬嗬水上台,真烧纸锭哭亲夫之类,话剧的写实是锐敏的观察,齐整的排列,精当的对话,显示作者的中心思想,描写的是社会某种生活,人物的某种性格,时代的某种精神;(四)文明戏多以低等滑稽,迎合低级社会之心理,话剧是拿严格的批评态度,站在社会前面,代表民众的呼声;(五)文明戏以浅薄的教训将就观客,话剧是以艺术的精神领导观众。”(《予倩论剧·戏剧改革之理论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