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班:中国旧时培养戏曲演员的场所。起源于明代。随着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戏曲除官办的梨园、教坊之外,大多数都是采取口传心授的方法,或拜师学艺,或艺学家传(所谓“门里出身”)。这两种授徒的规模和作用都带有局限性,既不便于培养成龙配套的全堂脚色,又不能随时付诸演出实践,难以适应舞台艺术的平衡发展,于是采用以班代班方式培养演员的大小班和专门培养童伶的科班便相继出现,其性质仍然是师徒相传。明代嘉靖年间已有海盐子弟班和昆曲大小班或科班。清中叶之后,随着地方戏的勃兴,科班如雨后春笋,风靡各地。道光时苏州有昆曲科班,北京有老嵩祝班;咸丰、同治间又有全福昆曲科班和河北农村的双顺、永和、永胜及梆子科班。之后,又有四箴堂科班、益合昆弋科班等。清末民初,又相继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专门培养童年演员的科班。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富连成社、崇雅社、易俗社、昆剧传习所等,都积累了丰富的传艺经验,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教学方法,许多知名的戏曲演员大多是这些科班出身。但由于受社会条件的局限,经费匮乏,人力不足,科班能够维持的时间不长。
为您推荐
《智慧的痛苦》:俄国4幕喜剧。又译《聪明误》 ,格里鲍耶陀夫创作于1824年。该剧为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之作。主人公恰茨基是个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贵族青年,他从国外游学3年回到莫斯科后,已是个与莫斯科上流社会..
《祭风台》:中国清代楚曲作品。见于汉口书坊刊印的《楚曲十种》。作者不可考。叙说三国时赤壁之战故事,起自鲁肃邀请诸葛亮到东吴共襄防务,至破曹后诸葛亮趁机为刘备智取南郡、荆州、襄阳止。主要关目有舌战群儒、群英宴..
春草闯堂:中国莆仙戏作品。陈仁鉴(执笔)、柯如宽、江幼宋据旧本《邹雷霆》改编。1960年首演。中国莆仙戏作品。陈仁鉴(执笔)、柯如宽、江幼宋根据《邹雷霆》改编。1960年由福建省仙游县鲤声剧团演出。剧本于1962年发表,1963..
盖尔德罗德:比利时剧作家。用法文写作。生于1898年4月3日,卒于1962年4月1日。1915年入音乐戏剧学院。1918年写出独幕剧《死神在窗口窥视》。1934~1937年是他创作的旺盛时期,主要有取材于中世纪佛兰芒传说的剧本《阿勒万老..
戏曲表演:戏曲的程式化、戏剧化的歌舞表演。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皆有程式,是戏曲表演的主要特点。产生程式的根本原因,在于原始的广场艺术和群众直接交流,民间艺人用传统的创作方法,在简陋的物质条件下,吸收民间歌舞、说唱艺..
亚科瓦:阿尔巴尼亚作家,诗人。1915年11月25日生于斯库台。中学毕业后在斯库台和附近农村当过几年教师。反法西斯战争一开始就投身于革命,因为从事反对当局的活动坐过牢,并被法西斯流放过。后来参加了游击队。曾担任地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