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87.6.15—1944.8.12
【介绍】:
别名陈听奕。
笔名有大悲、蛹公等。浙江杭县人。在苏州东吴大学读书时,经常参加文明戏演出活动。1911年加入文明戏班进化团,是春柳社的重要成员。
春柳社解散后到北京,在《白话报》和《晨报》上写文章提倡爱美剧。1914年创作十五幕剧《浪子回头》,1916年创作七幕剧《美人剑新剧》。1920年创作五幕剧《良心》、五幕剧《英雄与美人》。1921年5月,在北京同沈雁冰、欧阳予倩等十三人组织民众戏剧社,接办五四运动后最早出版的戏剧刊物《戏剧》月刊。
同年11月,又发起组织北京实验剧社。提出了“爱美的戏剧”的口号,在社会上大力开展非职业的业余演剧,重视戏剧的艺术表现。该年创作哑剧《说不出》、五幕剧《幽兰女士》和独幕剧《爱国贼》。1922年与蒲伯英合办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任教务长,自编讲义,创作独幕剧《假面具》和《平民的恩人》,出版理论着作《爱美的戏剧》。
1923年创作独幕剧《忠孝家庭》、五幕剧《维持同化》。1924年创作独幕剧《虎去狼来》和五幕剧《父亲的儿子》。1928年在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任职,参加业余话剧演出。1929年创作五幕剧《五三碧血》、独幕哑剧《真解放》。1930年创作独幕剧《病夫》。1935年任上海剧院乐剧研究所副所长,创作五幕乐剧《西施》,导演《巧克力姑娘》,曾受到左翼戏剧界的批评。
1936年在南京组织新华剧社。1940年,在汪精卫组织的伪政府外交部任职,后去武汉举办画片剧讲习会,创作电影剧本《潘巧云》、《西施》、《关云长忠义千秋》。
他是我国话剧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对于开创期的戏剧理论、戏剧教育和戏剧创作等方面,都有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