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蟾舞台②

天蟾舞台:演出场所。上海座位数最多的京剧剧场。位于市中心跑马厅附近的福州路701号云南中路转角,坐西南朝东北。1925年由三星公司祥茂洋行取得25年地皮租赁权后投资兴建,请英籍建筑师艾考脱兰设计。1926年2月7日农历春节开幕,时名大新舞台,先租予王佐良经理,5月让与徐金声主持,1928年由周乾康等接手,改名上海舞台,扩大场地,实行男女合演,并附设影戏部放映日场电影。1930年10月1日改称天声舞台,由常云恒、刘筱衡、沈笑松等合股经营。同年底“老天蟾”(即新新舞台)将班底及招牌同时迁此,改称天蟾舞台,人称“新天蟾”,由“老天蟾”老板顾竹轩接办。多演连台本戏,周信芳长期演于此。1947年9月至11月,梅兰芳、杨宝森率班南下“天蟾”,演出了梅、杨两派几乎所有的代表剧目。1953年夏秋之间,李如春主演《包公》连满三个月,创下“天蟾”卖座纪录。1954年6月11日移交市文化局。1966年秋改名劳动剧场。1985年元旦恢复“天蟾”原名。1990年香港实业家邵逸夫出巨资改建,定名逸夫舞台,属上海京剧院。1961年12月和1980年4月,这里前后举行周信芳和俞振飞演剧生活六十年纪念演出活动。近现代众多有影响的京剧演员都曾在此登台,有“(京角)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7平方米。屋顶呈撑开的伞状,覆盖整个场内观众厅便于聚音。舞台台唇根据戏曲表演特点筑成伸出式半圆形,延伸至观众厅4.5米,三面环临观众,演员可走到台唇上表演。初建成时座位一、二层共2850个,三、四层共1067个,为上海京剧场之冠。四层楼座位因视线不佳早已废止。





为您推荐

北京市工人俱乐部②

北京市工人俱乐部:演出场所。位于北京市和平门外,虎坊桥南侧。清末同光之际,这里曾有过许多大型的堂会演出,因会馆内备有条件很好的万年台,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杨小楼、王瑶卿、陈德霖、路三宝、黄润甫、许荫棠等..

北京市戏曲学校②

北京市戏曲学校:中等戏曲专业学校。1952年由北京京剧公会郝寿臣、王瑶卿、梅兰芳、姜妙香等创建,名艺培戏曲学校。1953年由政府接办,改今名。郝寿臣任校长。设京剧表演、京剧音乐专业,学制7年。1960年增设地方剧科。19..

梨园影事②

梨园影事:演员剧照集。徐慕云编。1928年初集出版。1933年又增订续集出版。全书收印名伶小影数十帧,按行当分类,每位名伶都有题词和小传;后半部还有部分琴师、鼓手小影,秦腔部名伶小影,昆弋部名伶小影,粤剧部名伶小影,..

丹桂第一台②

长安大戏院②

长安大戏院:演出场所。位于北京市西单牌楼南侧。有1200个座位。楼下有圆柱两根,系老式建筑。舞台为拱形,坐西朝东,内行称白虎台。1937年由富商刘守义独资修建经营,后用其亲属刘纯五为经理,刘守义自为老板,雇佣伙计20余..

中国戏曲学校(院)②

中国戏曲学校(院):高等戏曲艺术院校。1950年以四维剧校为基础,在北京成立中国实验戏曲学校,田汉任校长。1951年划归中国戏曲研究院领导,王瑶卿任校长。1954年与中国戏曲研究院分立,东北戏曲学校并入,定名中国戏曲学校,..

清升平署志略②

清升平署志略:戏曲论著。王芷章编。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历史组1937年出版,商务印书馆发行。取材于清升平署档案。分六章。叙述清代掌管宫廷演剧事务的机构升平署的沿革、制度以及演职人员、演出剧目、道具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