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吕弗

    特吕弗 : 法国导演、影评家。系《电影手册》杂志和《艺术》周刊的撰稿人之一。执导过短片《访问》(1955)和《无赖》(1958)。他是“新浪潮”的首倡者和参加者之一。1959年执导了影片《四百下》(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奖),片中以细腻的抒情格调讲述了少年都阿涅尔莱昂饰演的自传故事。他在另一部影片《20岁时的爱情》(1962)的一个片断中继续表现其主人公的经历。在这里,少年(仍由莱昂扮演)与他周围的环境相隔离,但已经不再试图逃避和反抗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演员莱昂开始在特吕弗执导的下列几部影片中担任角色:《偷吻》(1968,获麦里耶斯奖,法国电影大奖;1969年获德吕克奖)、《夫妻关系》(1970)、《溜掉的爱情》(1979)。这些影片组成了反映当代法国青年生活中的心理和道德问题的系列片。影片《向钢琴家开枪》(1960)模仿了盗匪片的风格,在此导演发展了他最喜爱的主题:表现善良而无助的人在强权统治的世界上孤苦伶仃的境遇。他试图把友谊和爱情的永恒价值与社会关系的残忍和冷酷相对照。但在体验了这些价值之后,特吕弗认为它们在险恶的环境面前是脆弱的,易受伤害的。他最著名的影片之一《朱尔与吉姆》(1962)表现的就是这个主题。作为一位艺术家,他起而捍卫精神、幻想和柔情,离开这些,人就有可能变成为被破坏欲所控制的没有心肝的机器人。他把这个思想灌注到影片《华氏451°》(1966,英国)中。他认为童年的世界就是真诚、纯洁的世界。在影片《野孩子》(1970)和《零花钱》(1976)中,他也对这个世界满怀着深厚的同情之心。由他饰导演一角的影片《美国之夜》(1973,获奥斯卡奖),表现的是对拍电影这一职业的苦与乐的思索。影片《阿黛尔·雨果的故事》(1975)再现了雨果的小女儿不幸的罗曼史。在影片《最后一班地铁》(1980)中,他描写了一些在沦陷时期以精神上的独立和对艺术的献身与法西斯相对抗的话剧演员。他是自己执导的大部分影片的编剧,还在一些影片中担任演员(《野孩子》等)和制片人。他还在美国影片《第三类接触》(1977)等中担任主角。

为您推荐

陶泽如

陶泽如 : 中国演员。江苏省南京市人。1974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在南京市话剧团当演员。1984年从影。参演影片有:《一个和八个》(1984)、《陈赓蒙难》(1984)、《陈赓脱险》(1984)、..

田壮壮

田壮壮 : 中国导演。北京市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并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助理导演。第一部影片是《猎场扎撒》(1985),其后,又执导了描写藏民生活的影片《盗马贼》(1986),和描写旧中国..

特罗塔

特罗塔 : 德国(联邦德国)女演员、导演、剧作家。曾在几个剧院工作过。1968年开始拍摄电影和电视片,从1970年起创作电影脚本,其中包括为其丈夫、导演施隆多尔夫写的脚本。在他执导的下列影片中担任..

特技摄影

泰尔洛娃

泰尔洛娃 : 捷克斯洛伐克女画家、导演,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艺术家(1971)。与特思卡和杰曼同为捷克斯洛伐克木偶片的创始人。从20年代末开始绘制广告片。1928年她制作了动画片《水妖》,1..

田华

田华 : 中国女演员。河北省唐县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抗敌剧社。1939—1949年,参加了大量的儿童剧、秧歌剧和话剧的演出。1950年从影。先后主演了《白毛女》(1950)、《花好月园》(1958)、《党的女儿..

陶尼奥尔—瓦尔克罗兹

陶尼奥尔—瓦尔克罗兹 : 法国评论家、导演。1952年同巴赞等人一起创办《电影手册》杂志,并担任编辑。他导演过短片《您好,拉布吕耶尔先生》(1956)和《疲惫不堪的人们》(1958),长片《垂涎欲滴》(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