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恩哈特,S. : 法国女演员。在巴黎国立戏剧学院学习时获悲剧及喜剧表演两个二等奖。1862年进入法兰西喜剧院。离去后,先在巴黎一些商业性剧院演戏,又去西班牙巡回演出,然后进入巴黎奥德翁剧院。1874年,贝恩哈特重返法兰西喜剧院,成为台柱。此后,她先后去美国和欧洲不少国家演出,都受到热烈欢迎。她在将近50岁时买下复兴剧院,但因健康原因,失去了她原有的传奇性的洒脱体态。她为了弥补生理缺陷,在服装上进行改革,继续使广大观众为之倾倒。1899年,她买下国际剧院,改建成萨拉·贝恩哈特剧院。到了暮年,身患重病,瘸了一条腿,但仍坚持演出。1914年重演《茶花女》后,告别舞台。
1872年,贝恩哈特在奥德翁连演103场 V.雨果名剧《吕伊·布拉斯》,为当年巴黎剧坛一件大事。雨果亲临观剧,称赞她为"金嗓子"。她独特的发声和嗓音风靡了整整一代观众。她的声音富有音乐感,台词念白有时类似吟诵,音色高亢,铿锵有力。她往往从齿尖吐字,有独到的台词功夫。1874年重返法兰西喜剧院后,和著名男演员穆内-絮利合作,以自己不寻常的演技成为雨果戏剧的出色解释者。她和穆内-絮利于 1880年重演的《爱尔那尼》,可以视为19世纪下半叶法国表演艺术的代表作。在复兴剧院,她以诗情洋溢的表演,饰演了一系列优秀古典剧目,在《淮德拉》、《贝蕾妮丝》的演出中,再现了剧作者J.拉辛对女性的赞美。贝恩哈特还是后期浪漫主义代表作家E.罗斯丹剧作的优秀体现者,她先后首演了罗斯丹的诗剧《远方公主》和《撒马利亚女人》。她在萨拉·贝恩哈特剧院演出了小仲马的《茶花女》,首演了罗斯丹的诗剧《雏鹰》,重演了她早年饰演过的《哈姆雷特》,还首演了以往一贯被视为不能搬上舞台的浪漫主义诗人A.de缪塞的诗剧《坏小子洛朗梭》。在这3部诗剧里,她都反串小生,饰演主角,成为她不朽的艺术表演杰作。
在当时法国剧坛上,贝恩哈特的表演风格被视为是"现代"的。她不仅在戏剧表演上有高深造诣,而且喜好绘画雕刻。她广泛结交文人、画家与音乐家,印象派绘画和文艺思潮对她不无影响。她也受到巴黎诗人艺术家的衷心爱戴,1896年12月曾举办规模盛大的"萨拉·贝恩哈特日",使她的荣誉达于高峰。贝恩哈特被公认为19世纪末叶最杰出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