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召南·草虫》一章:“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毛《传》:“喓喓,声也。草虫,常羊也。趯趯,跃也。
阜螽,蠜也。蠜,fán,蚱蜢。
螽,zhōng《尔雅·释虫》:“草虫,负蠜。”郭璞注:“常羊也。”马瑞辰《通释》:“凡诗中有同字相并为韵者,即改一假借之字当之。”此诗“草虫与阜螽相并为韵故改“阜螽”的“螽”为“虫”。陆玑《草木疏》:“草螽,一名负蠜;大小长短如蝗而青也。”孔《疏》:“今以目验之,盖即顺天及济南人所称聒聒者。”聒聒,即蝈蝈。《小雅·出车》五章:“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本草纲目》李时珍〔集解〕:“阜螽,在草上者曰草螽,在土中者曰土螽,似草螽而大者曰螽斯,似螽斯而细长者曰(jì)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