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见《唐风·无衣》一章。
《诗序》孔《疏》:“晋昭公封叔父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桓叔生庄伯,庄伯生武公,继世为曲沃之君,常与晋之正适战争不息,及令武公始灭晋而有之。”《史记·晋世家》:“哀侯二年,曲沃庄伯卒,晋侯缗立,二十八年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僖王,僖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于是尽并晋地而有之。”朱熹《集传》:“侯伯七命,其车旗衣服皆以七为节。《史记》曲沃桓叔之子(当为孙)武公伐晋灭之,尽以其宝器赂周僖王,王以武公为晋君,列于诸侯。此诗盖述其请命之意。言我非无是七章之衣也,而必请命者,盖以不如天子之命服之为安且吉也。盖当是时,周室虽衰,典刑犹在。武公既负弑君篡国之罪,则人得讨之,而无以自立于天地之间,故赂王请命,而为说如此。然其倨慢无礼,亦已甚矣。僖王贪其宝玩,而不思天理民彝之不可废,是以诛讨不加,而爵命行焉。则王纲于是乎不振,而人纪或几乎绝矣。
呜呼痛哉。”方玉润《诗经原始》:“此盖诗人窥见武公隐微,自恃强盛,不唯力能破晋,而且目无天王,特以晋人屡征不服,不能不借王命以慑服众心。故体其意而为是诗。
曰吾非不能为是七章之衣,而必待命于子者,特以子之所赐众心始服,而吾服之庶安且吉,可以传世永远耳。称君为子者,诗人盖着其恶,使后之人知其有无君之心也。武公赂王,王即锡命。
故武公得而轻之,王纲至此,埽地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