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ǒu①不,表示否定。
《周南·葛覃》三章:“害澣害否,归宁父母。”毛《传》:“害,何也。宁,安也。父母在则有时归宁耳。
”郑《笺》:“澣,谓濯之耳。我之衣服,今者何所当见澣乎?何所当否乎?”《小雅·宾之初筵》五章:“凡此饮酒,或醉或否。
”《说文》:“否,不也。”《小雅·小旻》五章:“国虽靡止,或圣或否。”孔《疏》:“民或有通圣者,或有不能者。”②不通。
《小雅·何人斯》六章:“还而不入,否难知也。”郑《笺》:“还,行反也。否,不通也。女行反入见我,我则解说也。反又不入见我,则我与女情不通。”朱熹《集传》:“还而不入,则尔之心我不可得而知矣。”(二)pǐ③恶。《大雅·抑》十章:“于乎小子,未知臧否。”郑《笺》:“臧,善也。”陆德明《经典释文》:“否,恶也。”《大雅·烝民》四章:“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陆德明《释文》:“否,犹恶也。”郑《笺》:“若,顺也。顺否犹臧否,谓善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