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相分

天人相分:

荀子提出的天人关系的命题。“天人之际”是合是分,各人的立场不同,答案也不一样。春秋时代的郑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在“天道”和“人道”之间划上了一条界线。战国时代的荀子则明确主张“明于天人之分”,所谓“天人之分”,就是“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人的活动与“天”是两回事,一切治乱祸福在人而不在天:“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荀子彻底否认了天是有情感意志的存在,他指出,星坠木鸣、地震日食等怪异是自然现象,“怪之可也,畏之非也”。这对“天命”论是釜底抽薪。不仅如此,荀子还进一步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说,就叫:战胜自然,利用自然。人的命运并非由“天”主宰,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他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荀子“天人相分”的思想在东汉被王充加以发挥:“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唐代柳宗元则概括为“天人不相预”的着名论点。他们否认“天”对人事的主宰和干预,强调“天人之际”的分,将天变归之于天,人事归之于人。不过,这种无神论思想,在古代只是少数先知先觉者的一家之言,不但未能被传统社会普遍接受,也未能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

为您推荐

子夜四时歌

子夜四时歌:又称《吴声四时歌》。简称《四时歌》。南朝乐府民歌。是《吴声歌曲·子夜歌》的变曲。《乐府诗集》共收《子夜四时歌》晋、宋、齐辞75首。多表现妇女在一年四季里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春歌》:“朝日照北林..

捉小掠

捉小掠:汉族故事。写有次傅三倌儿拉着毛驴去缴自封粮时,有两个小掠(小偷)见牲口背上驮的捎马兜鼓鼓囊囊的,一个偷偷割断缰绳,用手拉着留下的半截,另一个赶紧把毛驴牵走了。傅三倌儿过一会猛回头将小掠抓住告到马快班房。他..

粢饭团的秘密

粢饭团的秘密:汉族传说。流传于江苏苏州、南京一带。相传一年暑天,南京大官僚吕维其的独生子在花园的柳树下乘凉,一觉醒来周身的皮肤全碰不得。吕维其派人把叶天士请了来。叶天士诊过病,就到花园里观察了一遍,心里明白了。..

追魂碑趣闻

桌子的故事

桌子的故事:汉族故事。流传于天津一带。相传不知哪个朝代,西方某国派特使送来一块长、宽、高各三尺的松木,要我国的木匠做一张桌子,但不能剩下一点点木渣。如果办不到,就要向他们纳贡称臣。限期已到,眼看被召进宫内的木匠们..

壮族情歌

壮族情歌:壮族民歌的一个门类。通常在歌圩对唱。歌圩唱情歌大都有一定顺序。以百色地区为例,大致可分为催情歌、赞美歌、追求歌、挑逗歌、初交歌、相思歌、重情歌(又称深交歌)、别离歌、自叹歌、埋怨歌等十个歌序。相思..

壮族诉苦歌

壮族诉苦歌:壮族民歌的一个门类。壮族人民群众在封建剥削、压迫下倾诉痛苦和不幸的歌谣。各壮族聚居地区都有流传,如宁明的《孤儿叹》、巴马的《光棍叹》、柳城的《当兵叹》、东兰的《妇女诉苦歌》、来宾的《穷人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