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花鼓戏

湖北花鼓戏:

流行于湖北各地区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杨花柳等戏曲剧种的统称。

形成期,按艺人师承关系推算及有关资料佐证,一般认为不迟于清道光年间。其声腔大致分“打锣腔”、“大筒腔”两类。打锣腔又称“哦呵腔”,由鄂东民歌小调发展而来。大筒腔又称“梁山调”,源于四川梁山,因主奏乐器为大筒胡琴而得名。

湖北花鼓戏源于民间,又长期活动于农村,能够体现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地方特色。传统剧目多系取材于劳动生活和民间传说故事的小戏,如《告堤霸》、《荞麦记》、《绣荷包》、《吕蒙正赶斋》、《杨氏送饭》等。

为您推荐

皖南花鼓戏

皖南花鼓戏:地方戏曲的一种。流行于安徽南部。系由湖北东路花鼓戏与河南“灯曲”随移民传入后,与当地民间歌舞结合,并受到徽剧等剧种的影响发展而成。唱腔分主腔与花腔两大类。花腔大都是民歌小调。表演上保存了民间节日..

花鼓戏

花鼓戏 : 流行于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的各种花鼓戏的统称。各地花鼓戏均从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有的又产生支派。它同花灯戏、采茶戏等艺术风格相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