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年代1】:1901
【写作年代2】:1901
英国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创作的小说。
金博尔·奥哈拉继父母双亡后由一个贫穷的妇人抚养,他父亲曾是驻扎在印度的爱尔兰军团的军士,娶了一个佣人。金博尔住在拉哈尔市,讲起英语来结结巴巴但说起本地语却颇为流利。
他是集市的常客,经常为马贩子马哈布·阿里跑跑腿,阿里是英国特务机关的间谍。
一天,拉哈尔来了一位西藏喇嘛,声称由佛陀射出的一支箭掉进了河里,他要去寻找这条河。
吉姆偷听到了喇嘛对博物馆馆长解释的这次探索的性质,表示愿意做他的弟子。喇嘛对印度的火车和现代交通工具感到十分茫然。
一路由吉姆给他带路,替他乞讨。喇嘛上路了。
吉姆利用这个机会替马哈布·阿里传递了一封很重要的信,而他本人也要去绿色的原野去寻找“红牛”,这是他父亲所在团的团徽。
吉姆和喇嘛走了没多远,就偶然发现了吉姆的父亲的军团,吉姆的调查突然并过早地结束了,因为事实上他受白人的约束,他们视他若自己人,并把他送到寄宿学校去读书。然而,喇嘛坚持要为吉姆付学费,希望有朝一日吉姆会再跟他去探寻这条河。吉姆继续跟他保持联络,常常从白人社会溜出来,回到那充满集市阴谋的世界。
最后,吉姆证明自己是个极聪敏的学生,他提前毕业了,并被安排在“大游戏”部门工作——跟马哈布·阿里给情报机关当特务。他遇见了两个受特务机关雇佣的外国人:勒根·萨西布(白人,一半是珠宝商,一半是魔术师)和赫里·巴布(又胖又笨重,滑稽,会走长路而速度很快,精于乔装打扮,甚至连吉姆也无法认出他来)。吉姆、喇嘛和赫里·巴布徒步进入喜马拉雅山,喇嘛找河,而吉姆和巴布用先发制人的办法挫败两个俄国特务。
与两个俄国人激烈冲突之后,吉姆携他们的文件而逃,为此获得了很高的荣誉。
最后,喇嘛也在最没料到的地方找到了那条河。吉姆也完成了他精神上的探索,他知道了喇嘛的真实身份,以及他是干什么的。
这部小说通常被认为是吉卜林创作的最优秀的作品,于19世纪90年代各个不同时期写成。最初的创作想法是来自一个英国人对吉卜林所讲的故事,那英国人儿时曾被人偷走,后在帕坦人那里找到。书中的一些人物也是根据真实人物塑造的,包括拉哈尔市博物馆馆长,其实他就是吉卜林的父亲约翰·洛克伍德·吉卜林的写照。他父亲曾担任过几年的博物馆馆长职务。他帮助儿子构思了这本小说。吉卜林说:小说的最后结构只是最初预想的十分之一。
小说初版时就配了他父亲作的插图。
《吉姆》正式出版之前,曾在大洋两岸的杂志上连载。最初的接受情况也不同,吉卜林因他的帝国主义的观点正开始不受自由评论家的欢迎,有时并为书中所描绘的绝对接受白人在印度的最高权威而受到谴责。
另一方面,印度评论家尼拉德·C·乔德里说“它那种深奥的想象力是印度人是很难比得上的。”尽管《吉姆》不是特地为儿童创作的,但从一开始它就吸引了无数的少年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