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四书近旨
孙奇逢(1584~1675)字启泰,号钟元。晚年流寓河南辉县的百泉山(亦名苏门山)即夏峰,故又号夏峰。直隶容城(河北容城)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举人。
在清初诸儒中年最长,资格最老。孙奇逢治学严谨,无门户之见,对程朱陆王各道其长,也不讳其短。
他认为朱熹、王守仁各有其成功,也都各有其病。“诸儒学问各有其深造自得之处,故其生平各能了当一件大事。虽其间异同纷纭,辨论未已。我辈只宜平心探讨,各取其长,不必代他人争是非求胜负也”。(《夏峰语录》)。由于他学问平实,受人景仰敬重。
门生弟子遍天下,影响极大,成为北方儒学的代表人物。《四书近旨》提要钩玄,统论《四书》要旨,阐发《四书》纲领。间引先儒之说,以证异同。他认为《论语》中圣人之训,无非是学。
逐章皆牵合学字。甚至认为,道千乘之国章,敬信、节爱、时使,皆说的是学而时习事。
学就应致用,所以他说:“《大学·圣经章》,所论本末先后,关键在于明德须在民上明,修身须在天下国家上修,这是他对明德、修身等的解释。他还说,格物无传,是大学最精微处,以物不可得而名,无往非物,即无往非格。
就是详考穷至事务之理,乃通大学。由于孙奇逢之学,兼采朱陆,既强调理,也强调行。
故其大本仍在于行。“主于穷则励行,出则经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书类二》)他指出学问的目的是要“实行实用”,而不是空谈虚妄。他承继了明末实学的思想,也发展了清初经世致用说。作者在解经时,经常能不囿于古代传注之陈轨旧习,有时也与孔子思想不同,因而多有创见。
是儒学思想发展的新趋向。
该书有印本传世,有《容城》本,较好的本子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大梁书院刊本,《孙夏峰先生全集》本,《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