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丹达尔 :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原名亨利·贝尔。1783年1月23日生于格勒诺布城一律师家庭。他的父亲思想保守,是教会和王权的拥护者。他7岁丧母,少年时常住在有共和思想的外祖父家,受外祖父思想影响,对唯物主义哲学和法国文学有浓厚兴趣,尤其喜爱阅读卢梭、伏尔泰、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受启蒙思想影响,他同情1789年的资产阶级革命,17岁时进入拿破仑军队任职,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迁居意大利。1821年因参加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而被驱逐出境,回到巴黎。在意大利时,他用笔名发表了不少游记、随笔和艺术家评传。如《意大利绘画史》(1817)、《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1817)等。回到法国后,他在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论战中发表了著名的文艺美学论著《拉辛和莎士比亚》(1823—1825),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强调文艺必须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的习惯和信仰的现实状况”。182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芒斯》,通过一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悲剧,揭露波旁复辟王朝时期贵族阶级的腐朽和堕落。1830年他的代表作《红与黑》问世。小说描写了一个出身低微、却又聪明能干的青年——于连,想凭借自己的才干青云直上,最初向往军功,梦想做拿破仑式的英雄,以后又寄希望于教会向上爬,为此他不择手段地追求、奋斗而最终惨败的不幸命运,再现了当时各社会阶层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及复辟与反复辟的尖锐斗争。另一部重要作品《巴马修道院》(1838),以19世纪意大利北部的巴马小公国为背景,通过贵族少年法布里斯·台尔·唐戈崇拜拿破仑,参加拿破仑军队作战,失败回国后的种种经历,着重描写了巴马宫廷中的政治阴谋和斗争,揭露了“神圣同盟”时期意大利专制统治的黑暗。以后,他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收入《意大利遗事》(1855)。另有长篇小说《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1835)和自传体小说《亨利·吕勃拉传》均在他死后出版。斯丹达尔生前文名寂寞,晚年在贫困和疾病中度过,于1842年3月23日逝世。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