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槽》 : 苏联俄罗斯作家普拉东诺夫的中篇小说。《地槽》写作于1929年10月至1930年4月,发表于1987年。小说通过中心人物沃谢夫的感受和见闻而展开。他30岁生日那天被工厂解雇,因他在劳动时思考有关生活意义的问题。他带着一只口袋上路,袋里装有他收集的被人遗弃的物品。夜里露宿于土坑。一个割草人让他去工棚睡觉,告诉他这里是建造一座能让全市无产阶级都住进去的大楼的工地。工棚里躺着二十来个骨瘦如柴的工人。次日,沃谢夫同意留下与工人们一起挖地槽。动工前工会组织劳动组合的全体人员举行一次穿越全市的游行,让大家认清劳动的意义。奇克林是个见多识广的有经验的工人,年轻时颇受女人们的宠爱。工地主任是工程师普鲁舍夫斯基,他白日操劳,夜不能寝,陷于无以名状的悲愁,甚至想自杀。他念念不忘年轻时见过的一个姑娘,她就是奇克林从前在瓷砖厂干活时东家的女儿。她喜欢奇克林,奇克林也一直怀念她。一天,奇克林来到瓷砖厂旧址发现了她,她已奄奄一息。死后,留下的女儿娜斯佳由奇克林带到工棚抚养。她从小知道列宁是革命的头号人物,资本家是该死的坏人。工人们都喜欢小姑娘,把她看成未来希望的象征。地区苏维埃工会主席帕什金是个官老爷。来工地视察,总嫌工人干活太慢。向上级打报告建议把地槽面积扩充三倍,后来又加码,下达命令要扩充五倍。扎切夫是截了双腿的残废军人,他很厌恶帕什金夫妇的养尊处优的寄生生活。农村中开展消灭富农阶级的斗争,劳动组合的工人们去支援“总路线”集体农庄。该农庄负责人是个“左”得出奇的积极分子。彻夜不眠,埋头研究怎样贯彻上级指示。积极分子下令把所有的富农赶上木筏,让他们飘流到大海去。集体化了的马匹学会排队去河里洗澡,按定量饮水吃草。全区最受压迫的雇农是头熊。娜斯佳病倒了,她哭着要妈妈,奇克林、扎切夫等带着她回工地,看到地槽已被大雪封盖,工棚里空空荡荡。娜斯佳死了。奇克林率领着沃谢夫从集体农庄带来的庄员们去挖地槽,想在劳动中忘却娜斯佳的死。沃谢夫又疑惑起来:如果世上没有儿童的立足之地,那么他探索人生意义、世界起源的真理又有何用?作者在《地槽》这部小说里讽刺了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急于在一个早晨建成“社会主义大厦”的极左思潮,指出人类生存中的不合理、不和谐的现象。《地槽》在结构,艺术手法上是不同于任何其他小说的独具一格的作品。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