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学论争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围绕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爆发的一场论战。1928年初,创造社和太阳社首先开始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当时的创造社除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外,还有刚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等。太阳社是1928年初成立的革命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孟超等。创造社和太阳社以他们创办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为主要阵地,开始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当时,倡导者的主要文章有:郭沫若的《英雄树》,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蒋光慈的《关于革命文学》,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他们论述了文学的阶级性,强调文学是阶级斗争的武器,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产生的社会原因和承担的历史使命。他们还对文学与政治、文学与阶级、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等一系列问题阐述了见解。他们要求作家“努力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自己的小资产阶级的根性”,作家的创作“要以农工大众为我们的对象”(《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立即在文艺界引起强烈反响。但是,革命文学的倡导者的思想当时大多处在由小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转变的过程中,尚未很好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片面性和绝对化的倾向。同时,由于受到当时国内外社会主义思潮中“左”的倾向的影响,他们对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的分析存在某些偏差。反映在革命文学的主张上,夸大文艺的社会功能,忽视文艺的特性,忽视作家世界观改造的艰巨性。他们首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鲁迅等进步作家,把“五四”新文学当成资产阶级文学而予以否定,认为对鲁迅、叶圣陶、郁达夫等作家都有进行批判的必要。他们不但把鲁迅当作“时代的落伍者”,资产阶级“最良的代言人”,而且说鲁迅是“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他们对鲁迅等人发动的批判,引起了新文学阵营内部历时一年有余的论争。鲁迅对于革命文学,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他批评创造社和太阳社的,除他们在革命形势、革命对象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外,主要是他们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而“各各以意为之”的地方,他强调不能忽视文艺的特性,革命文学要有充实的内容和上达的技巧,同时还着重指出了倡导者某些成员以无产者自居,忽视世界观改造的缺点。此外,革命文学倡导者与茅盾之间,围绕着革命文学创作等问题开展了论争;创造社与太阳社少数成员之间也为谁最早提倡革命文学的问题发生过争执。革命文学的倡导,一开始就受到文艺界各种对立的派别中某些文人的反对。革命文学论争的双方发现了革命文学的真正反对者,转而共同反击反对者。中国共产党对论争的双方都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1929年上半年,这场论争基本结束。这场论争扩大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