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第一部史传文学著作。西汉司马迁著。本名《太史公书》。记述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之间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余字。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政治事迹;表是各个历史时代的简明大事记;书分述文物典章制度,是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专史;世家记述先秦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的历史;列传是各阶层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少数是记述少数民族君长和外国君长的历史。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中心,表和书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5种体裁互相配合补充,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历史学,成为后世修著史书的范本。《史记》的重要价值在于它从历史的客观实际出发来观察历史的发展变化,忠实地反映历史面貌, “不虚美,不隐恶” (《汉书·司马迁传》),富于历史批判精神,它全面记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发展的历史,汉民族、少数民族以及与外民族关系的历史;不仅写统治阶级的历史,也写下层人物的历史,表现了全面的历史观。它正确评价秦王朝“世异变,成功大”的历史地位;将陈涉列入世家,把陈涉起义与“汤武革命”、孔子作《春秋》相并列;把项羽列入本纪,肯定其“近古以来未尝有也”的历史作用,表现了发展的历史观,它在记载汉王朝最高统治者历史功绩的同时,更突出揭露其丑恶的一面,如刘邦的流氓无赖行径和自私无情本质、汉武帝迷信、奢侈、残酷、穷兵黩武、任用酷吏的行为等;暴露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如《吕后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暴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暴虐统治(如《酷吏列传》),表现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它写了大量优秀的历史人物,‘如屈原、贾谊、信陵君、蔺相如、李广等等,热情歌颂他们的历史功绩;还为一系列下层人物立传(如《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等),热情歌颂他们反抗暴政、救人急难、视死如归的高尚品德、表现了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真知灼见。
《史记》最主要的文学成就是在忠实于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主要依靠对历史材料的精心选择和剪裁,努力造成人物形象的完整性和性格的鲜明性。一是取事简,即不堆砌材料,只选取几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事件来刻划人物。如对张良重点突出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特点;对项羽重点选择“钜鹿之战”、“垓下之围”等事件,突出表现他叱咤风云、气盖一世的英雄气概;对李广重点写70余战中的3战,表现他的胆略过人和英勇善战。二是用笔繁,即避免一般的梗概的叙述,对所取重点事件,无论大小,都极力细致描写,有细节,有场面,并使之故事化。如“鸿门宴”、“信陵君迎侯生”等,都是有代表性的段落。三是在取大事以表现人物基本特征的同时,特别重视取琐事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如“张汤审鼠”、“李斯叹鼠”、“石庆数马”、“韩信钻胯”等都是非常精彩的性格细节描写。《史记》在叙事之中寄寓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和明显的褒贬爱憎,“不待论断而序事之中即见其指”(顾炎武《日知录》),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史记》的语言丰富生动,简洁精练,气势饱满,变化有力,通俗流畅,有极强的表现力。它善写人物对话,运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度和性格特点;大量运用民谣、谚语、俗语;叙述语言也有口语化的特点。《史记》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它是唐宋古文运动的旗帜,是后世散文写作的榜样;对小说、戏剧的创作在形式、语言、题材上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史记》行世后,元、成帝时期的褚少孙等人曾作过增补。流传中曾有散失,班固作《汉书》时,已“10篇缺,有录无书”(《汉书·司马迁传》)。故今本《史记》中有部分篇目并非司马迁原作。重要注本有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今通行中华书局校点本。参见“司马迁”。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