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时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被朝廷正式奉为经典,始称《诗经》。其作品来源一是朝廷派“行人”到民间“采诗”得来,二是公卿士大夫的“献诗”。通过上述途径得来的作品经周王朝乐师删削、整理、加工,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定。《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三者结合的形式,后乐谱和舞姿失传,只剩下歌词,即成为现在所见的一部诗集。其作者绝大部分不可考。《诗经》中的作品按音乐上的不同特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又分为15“国风”,共160篇,大多数是民歌,是《诗经》中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部分。“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又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特别是《国风》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周初到春秋中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其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反映人民劳动生活和当时农业生产的作品,如《芣苢》、 《十亩之间》、 《七月》、 《大田》、《良耜》等;有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情绪的作品,如《伐檀》、《硕鼠》等;有反映繁重的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沉重痛苦的作品,如《东山》、 《击鼓》、 《鸨羽》、《伯兮》、《君子于役》等;有揭露统治者无耻丑行的讽刺作品,如《相鼠》、 《新台》、 《墙有茨》、 《南山》、《株林》等;有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反映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作品,如《节南山》、 《正月》、 《十月之交》、《巧言》、《民劳》等;还有反映周民族发祥历史的史诗。而其中反映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也最富于情采。有的表现热恋的欢乐和相思的痛苦,如《静女》、《溱洧》、《采葛》、《蒹葭》等;有的表现受礼教束缚的痛苦和争取自由婚姻的斗争精神,如《将仲子》、《柏舟》等;有的表现妇女被遗弃的痛苦,如《氓》、《谷风》等。《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赋就是铺陈叙述,是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于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诗经》作品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很大。《诗经》的基本风格特点是纯朴自然。它善于运用章节的回环复沓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以四言为主,又时有杂言,灵活多变,词汇丰富,韵律和谐,又大量使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段,其语言技巧对后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诗经》在春秋时期即已广泛流传,孔子把它作为教本使用。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后齐、鲁、韩三家诗渐归湮灭,《毛诗》独行于世。《诗经》以其丰富的内容、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见“《国风》”、“《小雅》”、“《大雅》”、“《周颂》”、“《鲁颂》”、“《商颂》”。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