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 战国后期诗人。名平,字原。楚国宗室贵族。学识渊博,明于治乱,长于辞令。任楚怀王左徒,颇受信任,对内与怀王商议国事,制定政策,发布号令;对外则接待宾客,应对诸侯。欲辅佐怀王改革楚国政治,富国强兵,遭旧贵族集团强烈反对,因上官大夫谗毁而被怀王贬黜。后怀王受张仪欺骗,绝齐亲秦,结果两败于秦,便派他出使齐国。使归,劝怀王联齐抗秦,杀掉张仪,怀王不听。公元前299年秦邀怀王会盟,他阻谏未成,结果怀王入秦被扣不返。约在怀王末年,他被流放于汉北一带。顷襄王时,因令尹子兰、上官大夫的毁谤,又一次被长期流放于江南地区。在流放中,他始终不忘国事,但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眼见楚国日趋危亡,抑郁悲愤,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终投汨罗江而死。其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25篇,篇目据王逸《楚辞章句》为:《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但司马迁认为《招魂》是屈原所作,有人认为《大招》也是屈原所作,也有人认为《远游》、 《卜居》、 《渔父》和《九章》中的《惜往日》、《悲回风》等篇不是屈原之作。
屈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在南方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楚辞”这种诗体,造成了中国诗歌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其作品大体有3类。第一类是以《离骚》、《九章》为代表的政治抒情持,表现对以“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为基本内容的“美政”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斗争。第二类是《天问》,表现对宇宙、社会的怀疑和探索。第三类是《九歌》,系祀神乐歌。屈原的作品想象极为丰富,常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成奇特的幻想境界来表现理想,抒发感情。他创造性地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起来,使物我、情景融为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表情达意。其形式由《诗经》的短篇诗歌发展为长篇巨制,风格由《诗经》的朴素自然变为华丽多彩。句式上突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格局,句子加长,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词汇丰富,文采绚烂;大量地吸收使用方言口语和虚词;特别是大量地使用“兮”字,成为骚体形式上的突出特点。屈原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屈原开辟了中国诗歌由集体创作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他献身理想的高尚情操、坚贞不屈的伟大人格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代子孙尤其是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作品直接孕育了汉赋,并深刻影响了历代诗人的创作,其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深远影响只有《诗经》可与之相比。参见“《离骚》”, “《九歌》”、“《天问》”、“《九章》”、“《招魂》”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