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吉它 : 散文。陈芳明作。收入台北洪范书店1981年版《中国近代散文选》。文章写去年大雪压境,持续的寒意久久不去。从校园广场的角落传来一阵阵抑扬的民谣,起落的吉他旋律,随着阳光四处飞翔,似乎带来些许的温暖。啊,那是一位年轻的母亲,迎风弹着六弦琴。她的孩子正俯在背上睡着。围聚的人只想听一听歌中的信息: “人生总有几场胜利的仗/……让我舔净所有的伤口/拭尽一路的血迹/我终要站起来/只因为我相信/人生总有几场胜利的仗……”路边的歌谣大概是最原始的吧。在一切歌曲里,最使我信任的还是民谣。现在的美国,路边的民谣变成了其传统文化的一个据点。那些飘泊的歌手,仍然保持先人拓荒的精神,唱出他们所要反抗的心声。民谣注入人心以后,就不是单纯的一首歌,而是一种信仰,一股力量。有一次在朋友的聚会中,有人唱起台湾民谣《补破网》: “看到网,眼眶红/破得这么大孔/想要补,没有半项/谁人知道我的苦痛/今日若将这来放/是永远没有希望/为着前途的希望/找工具,补破网”。音符简单,歌词拙朴,却意义深长。台语中的“渔网”,发音与“希望”完全相同。据说这首歌诞生于战争的末期,台湾的百姓在困苦的生活中,对未来寄有无限的期望。歌中的 “网”指的是现实,他们在绝望中,终于把破漏的网重新补缀起来。有民谣的地方,就有温暖。“我”仰望蓝色的晴空,背后的歌声不停传来。“我”是多么希望在老家的一个平凡乡下,遇到一个吉它手,把我此刻的忧愁唱出来。然而,这是异国的晴空,慰藉我的是如此的歌声:“人生总有几场胜利的仗”。文章以吉它与民谣贯穿全篇,拾取了几段感人的歌词穿插其间,亦文亦歌,夹叙夹议,娓娓道来,自成机杼,可读性强。
流浪的吉它
出版时间:19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