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诗的论争 :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诗歌领域里发生两次关于现代诗创作的论争。第1次论争发生于50年代末,主要在现代诗派内部,以纪弦为代表的现代诗主张和以覃子豪为代表的蓝星诗派主张之间展开,论争的中心是关于新诗的继承和发展问题。1956年现代诗派成立并提出 “横的移植”等6大写作信条后,1957年出版的 《蓝星诗选》发表了覃子豪的 《新诗向何处去? 》一文,未指名地批评了“横的移植”和 “重知性,反抒情”等观点,认为中国新诗不能盲目追随西方的现代主义,而应当根植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同时提出了发展新诗的6项原则,主张诗要表现人生,要明朗,要重视思想,要有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覃子豪的文章、引来了纪弦的反驳,他在 《对于所谓六原则之批判》和 《从现代主义到新现代主义》两篇文章中,为 “横的移植”等主张辩解,并将他自称的 “新现代主义” 归纳为6点。在随后发表的《论移植之花》一文中,更明确地提出“现代诗与传统诗是两种极端相反完全不同的文学”。此后,覃子豪又撰文 《关于新现代主义》 加以反驳,蓝星诗社方面的黄用、罗门、余光中也纷纷发表文章。这场论争一直延续到1958年底前后。由于论争并没有基本上解决问题,到1959年又爆发另一次论争。1959年7月苏雪林发表 《新诗坛象征派创始者李金发》一文,批评以李金发为起点的中国象征派诗歌的偏颇,指出它的 “幽灵又渡海飞来台湾,传了无数徒子徒孙,仍然大行其道”,致使台湾的现代诗 “晦涩暧昧到了黑漆一团的地步”。这招来了前一次论争中意见分歧的现代诗派一致对外,反驳被他们认为是 “保守批评家”的攻击。覃子豪发表了《论象征派与中国新诗》加以辩解,认为“曲高和寡”乃是诗坛进步的标志。接着,苏雪林又发表 《为象征诗体的争论答覃子豪先生》,覃子豪再发表 《简论马拉美、徐志摩、李金发及其他——再致苏雪林先生》。接着,论争范围进一步扩大。台湾 《中央日报》副刊,连续发表言曦、寒爵的文章,批评了现代诗派对中国传统的叛离。这又引来了现代诗派余光中、钟鼎文、洛夫、羊令野、黄用等人声势浩大的反击。论战一直延续到1960年夏告一段落。这两次论战主要围绕着“传统与现代”的思辨上,它为以后现代诗派的诗人逐渐向传统回归,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出版时间:1989-10 关于“依赖理论” 的论争 : 1983年,陈映真的短篇小说 《夜行货车》、《上班族的一日》、《云》等结集为 《华盛顿大楼》出版后,渔文在台湾《中国时报》1984年4月8日至13日连载了《愤怒的云—..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端木蕻良》:端木蕻良着。钟耀群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11月版。23万字。收小说11篇、散文8篇、旧体诗词两首。基本上反映了作者文学创作的面貌和特色。所选小说,有早期..
出版时间:1989-10 “唐文标事件”及现代派文学论争 : 从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大量涌入台湾文坛,一批以年轻作家为主的台湾作家,纷纷仿效和移植西方的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创作和理..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巴金》:巴金着。冯志伟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8月版。28万字。辑入作者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13篇、散文21篇。作者早期的小说不少取材于异域,表现国外民族压迫、阶级对立的悲惨现实,反抗..
出版时间:1992-08 现代主义 : 也称“现代派”,是十九世纪末到今天仍在演变的西方各国反传统的创作方法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