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之死亡 : 组诗。洛夫作。写于1959年7月至1964年间,初连载于1959年7月后的 《创世纪》,后经作者修改结集成《石室之死亡》,1965年1月由创世纪诗社出版。这是洛夫进入现代主义创作时期一部规模最为宏大的代表作,标志着洛夫现代派诗风的极至。该诗的问世,曾引起文坛的强烈反响和震惊,人们对它或毁或誉,评论、争议颇多。而诗人自己对它也没有一种肯定的阐释。开始,他在《诗人之镜——〈石室之死亡〉自序》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他的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诗观,而其后又在一些文章中否认创作《石室之死亡》时受到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和刺激。对于这组诗的内涵,诗人只解答说:“它就是诗中的那个样子”,并承认,《石室之死亡》的特征就是“艰涩难解”。但一般认为,洛夫在自序《诗人之镜》开宗明义的一段话: “揽镜自照,我们所见到的不是现代人的影像,而是现代人残酷的命运,写诗即是对付这残酷命运的一种报复手段”,就是《石室之死亡》的写作旨趣。这组诗共由64首短诗组成,每首诗均为2节,每节5行,形式相当工整。全组诗以创作时间先后为序编号,除第五十一至第五十三首命题为《初生之黑》外,其余皆无标题(在《洛夫自选集》中《初生之黑》的标题亦取消)。该诗的前数首是“于金门炮弹嗖嗖声中完成”的,当时诗人正在金门军中任联络官,战争的环境,死亡的威胁,刺激诗人对生死进行冥想,所以“石室”这一意象最初可能是暗指碉堡,后又转化为多种含义,它可能兼指诗人本身与他所处的世界,也可能是某种束缚人生、禁锢生命的象征。《石室之死亡》这一标题,实际已经暗示了全诗的主旨。诗中所探讨的大抵是人的存在,特别是诗人的存在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如“生与死”等诸多哲学问题。诗中表现着生的苦闷和挣扎,也有对人性的检束与批判。在这总的主题下,每首诗之间既相互呼应、补充,又均独立成章。如在第十二首中,诗人阐释了一个生死同衾的观念,而在第二十 二首、第三十六首中则继续深化这一主题: “一口棺,一堆未署名的生日卡” ,“蓦然回首/远处站着一个望坟而笑的婴儿”,显然这些意象正是生死相依的象征。再如,前数首诗中诗人揭示了一个生死矛盾的主题,其后,不少诗中都反复出现生死相搏的意象,第五十一至五十三首,是诗人为小女莫非出生而作的三首诗,其诗题《初生之黑》即暗示了生死矛盾的意义。由此看来,我们把《石室之死亡》当成一首长诗亦无不可。这首长诗在艺术上的重要特征是意象的丰繁、奇特和象征、暗示的广泛运用。作品中的第一首就写道:“我的面容展开如一株树,树在火中成长”。树和火都是生命的象征,而诗中一开始就把树和火联系在一起,这就确定了该诗所探讨的基本主题。从诗中诗人多次以火自喻,并一再以火、白昼、光、太阳、向日葵等象征生命,以夜、阴影、黑暗、尸等象征死亡等意象中,不难看出诗人的意图。但是,诗人并不对此加以诠释,而只让读者在繁复的意象中去自行感受。
[圣经]死亡:指身体及精神生活的结束。以色列人将死亡看作上帝创造的一个自然部分,不允许进行以死者为中心的任何崇拜活动。上帝主掌生死权,人为不可改变。 死亡是人生的自然结束,并不是一个消极概念。死尸失去了生命,..
维斯拉夫·基拉尔 死亡的回忆(1972 ): 作者简介 维斯拉夫·基拉尔(1919 —),波兰作家,出生于波兰克拉 科夫。1940 年因为参加反对纳粹的波兰抵抗运动而被盖世大保逮捕。1940 年6 月14 日, 作者和波兰的囚犯一起从塔尔..
马克斯韦尔神秘死亡:英国报业《镜报》集团巨子马克斯韦尔于1991年11月5日在西班牙的加利那群岛的游艇上突然失踪,最后在大西洋洋面上发现他的尸体,他的死因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此事震动了英国和世界。马克斯韦尔是犹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