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方言(语言)

闽方言(语言):

也叫“闽语”,俗称“福佬话”。汉语方言之一。在汉语方言中以内部分歧繁多、语言现象复杂而着称。主要通行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浙江及江西、广西、江苏、安徽的个别地点。港澳及海外华人社区中也有很多人说闽语。(1)主要特点是:语音上保留了不少上古汉语特点。如无唇齿声母,古非、敷、奉母字在口语中不少读[p]、[p‘],反映“轻唇归重唇”现象;古知、彻、澄母多读[t]、[t‘],反映“舌上归舌头”现象;古全浊声母并、奉、定、从、澄、群母字多读不送气;古匣母部分字读[k]或零声母;古照、精组声母多不分;少数古云(喻)母字,口语读[h]或[x];韵母方面闽南话有[-m]、[-n]、[-η]、[-p]、[-t]、[-k]、[-]等韵尾,鼻化韵丰富,但缺撮口韵母;闽东、闽北、闽中三片有“双韵尾”现象,如福州“并”[pεiη213]中的[-iη];调类六至八个,以七个为多;连读变调较普遍,闽东话还同时伴有声、韵变化,莆仙话则伴有声母变化;文白异读丰富。(2)词汇上有一批闽方言特有词,这些词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语词多,二是单音节词多,如“曝”(晒)、“目”(眼睛)等;此外,有些闽南方言词借自印尼马来语,如厦门话“雪文”(肥皂)来自Sabon。(3)语法上有较丰富的名词、形容词附加成分,如“囝”、“声”等;闽南话通过语音屈折变化构成人称代词的单复数。如厦门[gua53](我)-→[gun53](我们);形容词的重叠可表程度递进,以闽南话为最普遍,如原形(红)表示程度较弱,二叠式(红红)表示程度较高,三叠式(红红红)表示程度极高;动词“有”、“无”用法繁多,较特别的是前置于动词表“确认”和“确否”,如“伊有食我无食”(他是吃了,我则是没吃);比较句多用“甲十(较、共)十形容词 乙”表示;“把”字句表现特别,其中有一种把宾语提到最前头,后续“甲(共)伊”成为:“宾语 甲(共)伊 动词”,如厦门“牛甲伊牵去”(把牛牵走)。

为您推荐

台州话(语言)

台州话(语言):也叫“吴语台州片”。吴方言的次方言之一。分布在浙江天台、三门、临海、仙居、椒江、黄岩、温岭、玉环等县市。其特点是:(1)[k]、[k‘]、[η]、[h]声母拼撮口呼韵母。如天台“举”[cky]。(2)阴去字单说一律读高平调..

杭州话(语言)

杭州话(语言):属吴方言太湖片。分布于杭州市城区及周围郊区,南宋建都于此。这一小片的方言带有较浓的官话色彩,不同一般吴语。其特点是:(1)见母开口二等只有[‘]声母一读,(2)日母字“儿、耳、二”只有[l]一读,“人、软、肉”都..

清音浊流(语言)

清音浊流(语言):指吴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性质。1929年刘复用音浪计实验研究得出吴语的所谓浊音声母实际上是清音浊流,并主张用[b]、[][]或[p]、[t]、[k]来标音。赵元任1928年在《现代吴语的研究》里对清音浊流的性质进行描述:吴语的浊类..

太湖话(语言)

苕溪话(语言)

苕溪话(语言):属吴方言太湖片。分布在浙江西北部,包括湖州、长兴、安吉、德情、余杭等五个县市。其特点是:(1)鱼虞两韵知章组和日母今读[-l]韵,如湖州“书”[csl]。(2)除余杭外,无撮口呼韵母。(3)除湖州、余杭外,咸山两摄开口三..

无锡话宽式音标草案(语言)

无锡话宽式音标草案(语言):赵元任设计的一套宽式无锡方音的音标。可作无锡歌谣注音及拼写无锡方音之用。刊登在民国25年10月17日(1936年10月17日)《歌谣》两卷二十期上。其内容包括:声母如“p不、p‘泼、b勃”等三十四..

岑江话(语言)①

岑江话(语言):属西南官话。分布在贵州东南部十二个县及湖南西部两个县。主要特征是北京话零声母合口呼字([uo]、[uη]除外)岑江话往往读[v]声母。如“五”[c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