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形替代法(语言)

同形替代法(语言):

①词汇学术语。也叫“同形结合法”。根据语言成分活动能力强弱程度来确定词和非词的界限的一种方法。一个语言格式AB,在保证语法结构形式同一的前提下,如果能用别的语言成分自由替换其中任何一项,构成XB、YB、ZB或AX、AY、AZ,且它们都成立,则A和B是彼此独立的词;如不能作上述替换,则AB只是一个词。如“买书”可替换构成“看书”、“借书”、“读书”、“写书”、“买票”、“买菜”、“买衣服”等等,所以“买”和“书”各是独立的词;“月亮”不能作上述替换,因而只是一个词。由于语言成分活动能力的强弱是相对的,无法规定这种替换的自由程度。所以在实践上替代法价值较小,已不大为人们所采用。参见“扩展法”。②语法学术语。从语言结构中分析和确定其基本单位的方法。如把“我吃饭”这一结构中的“吃”提出来,放在“他……面”、“猪……糠”等与“我吃饭”形式相同的环境中,同时又用同类成分,如“盛”、“煮”等替代“吃”填入“我……饭”中,造成“我盛饭”、“我煮饭”等一系列与“我吃饭”形式相同的结构。根据这样的替代比较,就可以确定“吃”是汉语中一个基本单位。同形替代法还可以用来辨认汉语中的语素。

为您推荐

词义渗透(语言)

词义渗透(语言):也叫“相因生义”。词义的一种横向运动方式。指词与词之间因意义相互类推、彼此影响而产生新义。它是两个语词之间所发生的意义流转变化,同词的本义不直接发生事理联系。有的因义同、义近关系而渗透。如..

引申系列(语言)

引申系列(语言):也叫“义列”。词在引申过程中形成的意义系列。即由根词的本义出发,将引申出的各义项和派生出的同根词整理成有方向、有层次的互有联系的平面系统。包括依托于同一词形的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和同根的派生词..

扩展法(语言)

扩展法(语言):也叫“插入法”。根据语言成分结合的紧密程度来确定词和非词的界限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一个语言格式AB,如果能插进一个C去,扩展成ACB,那么A和B是彼此独立的词;如果插入C后,扩展格式ACB不能成立,那么AB只是..

词义演变(语言)

凝固构词(语言)

凝固构词(语言):通过词组凝固构成新词的现象。当词组结构意义(词与词的语法意义)虚化、词形稳定、意义专门化后,词组便凝固成词。古汉语中不少双音词经过临时组合的词组阶段。如先秦时“朋友”又作“友朋”,“朋”和“友..

语音学造词法(语言)

语音学造词法(语言):造词法之一。以取声为主,词素只表音不表义的造词方法。所用的造词原料是不表义的音节。可下分为:(1)取声命名式。如“布谷”、“知了”。(2)取声表情式。如“喂”、“嗯”。(3)单纯拟声式。如“咕咚..

词法学造词法(语言)

词法学造词法(语言):造词法之一。即运用构词学中的手段和变化形式创造新词。多采用形态标志。从构成方式来看,可分为:(1)加缀式。如“老师”、“桌子”。(2)重叠式。如“星星”、“刚刚”。(3)音变式(利用改变语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