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比喻之一。运用平行句式,喻体在前、本体在后,前边的喻体分句引导后边的本体分句。属于省略比喻词的明喻。陕北民歌信天游便常采用,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干妹子人才长得好”。引喻有时也可用形象、具体的谚语、成语作为喻体。如《左传·文公七年》:“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葛藟犹能庇其根,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用谚语为喻说明不可“去群公子”的道理。②即“对喻”。
引喻(语言)
引喻(语言):
①比喻之一。运用平行句式,喻体在前、本体在后,前边的喻体分句引导后边的本体分句。属于省略比喻词的明喻。陕北民歌信天游便常采用,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干妹子人才长得好”。引喻有时也可用形象、具体的谚语、成语作为喻体。如《左传·文公七年》:“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葛藟犹能庇其根,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用谚语为喻说明不可“去群公子”的道理。②即“对喻”。
修辞规律(语言):从修辞现象和修辞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使语言具有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有体现在一切修辞现象和修辞活动中的总规律,如修辞必须适应题旨、语境、语体等;也有体现在具体修辞方式中的分规律,如积极修辞中的“比..
修辞学(语言):①研究修辞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1)修辞学的对象、性质、任务、范围、与其他相邻科学的关系等。(2)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段落篇章的组织等。(3)辞格。(4)语体风格。中国古代就有了关于修辞的研究,并..
语境的主观因素(语言):语言行为发出者自身各种因素的总称。包括说写者的年龄、身份、职业、性别、文化教养、处境心情、生活阅历、道德品质、思想水平及言语行为的动机、目的等。这些因素对言语行为中话题的确立、词语..
常格修辞(语言):同“变格修辞”相对。一般的、常规的修辞活动。合乎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和逻辑学的规律,可以按辞面意义来理解。包括:(1)词语的常格修辞。如意义的锤炼、色彩的调配、声音的组合。(2)句子的常..
言语形式组合说(语言):关于修辞表达规律的一种学说。认为修辞学并不孤立地研究思想内容或语言材料本身,而是研究言语形式与思想内容相统一的规律。为了达到这种统一,人们就必须在特定语境中根据思想内容的表达需要,组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