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音有连读音变说(语言)

古音有连读音变说(语言):

音变学说之一。俞敏《古汉语里面的连音变读(Sandhi)现象》(1948年),认为在古汉语中存在着四种连音变读类型:(1)逆同化型。指两个紧紧连接着的语音里的一个,受了另一个的影响,而把发音部位或方法改得和后者相同或相似。如《仪礼·燕礼记》中的“栗阶”变为《礼记·檀弓》的“历阶”;(2)远同化型。指两个或两组语音虽然分在两个音节里,但因这两个音节的地位紧接着,所以其中的一个或一组就蒙上了另一个或一组的色彩。如“蚯蚓”在《尔雅·释虫》中作“螼蚓”;(3)后增音型。指一个在前边的音节的末一个音读得长了一点,听起来好象占着两个音的长短,于是后一期的语言里,后边那个音节的头上突然添出一个音来。如“纳亨”变为“纳烹(亨)”;(4)前增音型。这种类型和(3)正相反。指前边音节的末尾,受了后边的音节的影响,添出一个尾音。如《礼记·少仪》的“夫”在注释中变为“烦”。冯蒸《“攻吴”与“句吴”释音》(1984年),补充了另一型连音变读,即:在两个连续的音节中,因为前一个音节的韵尾同后一个音节的声母相同或相近,于是省略了前一个音节的韵尾。如铜器铭文中的“攻吴”变成文献中的“句吴”。这种学说对于解释古音通转有一定的意义。

为您推荐

i-音变(语言)

i-音变(语言):瑞典高本汉研究汉语音韵学时所用术语。原文是i-umlaut。umlaut是德文,直译是“转音”。有两个含义:(1)元音变化。一个音节中的元音受到后一个音节中元音的影响而产生的音变。如古英语*musiz>ms>近代英语mice(..

次对转(语言)

次对转(语言):章炳麟《成均图》所用术语。指韵部自旁转而形成的对转。即发生了语音转变的一些阴声韵和阳声韵,在《成均图》上不是两两相对,而是通过旁转关系而形成的对转。如寒部与青部有旁转关系,青部与支部有对转关系,寒..

韵母与声调的关系(语言)

韵母与声调的关系(语言):音韵学研究内容之一。包括配合关系和音韵演变的条件关系。前者指汉语中韵母与声调的配合是有规律的,不是每一个韵母和每一个声调都能相配。后者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韵母对声调的影响,韵尾辅音对声调..

正对转(语言)

不规则音变(语言)

不规则音变(语言):指不符合历史音变规律的一些例外音变。根据新语法学派的理论,音变都是有规律的。这一看法是汉语历史音韵研究的基础。任何古音构拟体系中都有若干不规则音变。如王力《汉语史稿》(上册)在讲述上古韵母..

音变规律论(语言)

音变规律论(语言):历史语言学的一条基本理论。也是汉语语音史的理论基础。语言里一个音发生了变化,就不限于这一孤立的变化,它一定会影响到许多词的同样的音。如英语wyf变为wife(妻子),Iyf变为life(生活),bryd变为bride(新..

音节表(语言)

音节表(语言):语言的音韵系统(此处指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三要素综合配列而成的表。一般用表格的方式来表现,并多横列声母,竖列韵母和声调,在不同的音韵地位上填出有关的汉字,有音无字的地方就画个圈或方框,完全空白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