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 : 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隶书分秦隶、汉隶和八分。秦隶指秦始皇时期使用的简体字。汉代日常应用仍是隶书,但是形体、笔势不断发展,东汉中期出现庄重典雅的新体,熹平四年(175)以新隶体立石经于太学,成为国家的标准书体,魏以后称之为八分。
隶书形成于秦代,其渊源是久远的。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文字应用日广,笔划趋向省减和平直。六国各自为政,文字省减各有异同。秦国沿用西周籀文为标准字体,变化极慢。秦始皇灭六国,以当时已趋省改的籀文为标准字体,推行统一文字的政策。汉代称省改前的籀文为大篆,省改后的为小篆(见篆书)。这都是上层使用的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之叙说:"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晋代卫恒《四体书势》说:"下土人程邈为衙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员,员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以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所定乃隶字也。"小篆和隶书同是简化大篆而成的。其实秦人写简笔字并不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才有。秦国严格执行"物勒工名"的制度,历年各地出土战国时期秦国的兵器、漆器、陶器上笔划省减、直多弯少的简体字都出于工匠之手,已是隶书的雏形。程邈本是小吏,在狱中对照大篆把他熟悉的简体字加以整理,是合乎情理的事。秦始皇使他出狱当御史来"定书",是罕见的破格提拔,反映出简体字应用日广,急需规范化的形势。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约为秦始皇三十年的1200多枚竹简上就都是规则、熟练的隶书。秦推行小篆只是为保持秦人的篆书传统,具有政治意义,隶书在实际应用上已占优势。小篆比六国文字复杂难写,隶书比六国文字简易,更符合全国人民的需要。秦始皇用小篆统一文字,事实上变成了用隶书统一文字了。
隶书的字体结构基本定型,继续简化的只是少数字,形体和笔势有很大的变化,明显地可分3期:①秦隶,如云梦竹简,字形较方,杂有竖长形,少波势,略存篆意(图1)。②汉隶,如西汉武帝到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居延汉简和敦煌、新疆各地出土的汉简,字形横向发展,竖短横宽,波势极大(图2)。③八分,如《熹平石经》,形体方正,笔划匀称,波势工整(见彩图)。
汉隶发展到八分,已经成为国家的标准书体。日常应用的字从笔法上继续简化,到魏晋又形成真书。真书在隋唐以前仍带有隶书的笔意,后人把魏晋南北朝的真书都称隶书,是对隶书范围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