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明·赵宧光书。纸本。凡二行,共十三字。135.2×32.5cm。苏州市文物商店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七)。
【赏析】:
有明一代,帖学盛行,行草书的成就最爲突出,以篆隷名家者就极少了。由于赵宧光一生致力古文字学,所以他的篆书能够多取得一定的成就,而且工于篆刻。他同妻子一起隐居在寒山,足不至城市,可见人品已非同流俗。他的篆书也不蹑遗迹,而独具一格。前人说他“创作草篆,盖原《天玺碑》而小变焉”,是说得不够全面的。赵宧光精于字学,所见金文、碑刻则不在少数。他是在理解和掌握古人篆书的结字用笔以后,师其意而变其形,师其笔而捨其刀,摆脱“玉筋篆”圆转匀细的笔画,而代之以较爲自由变化的草书笔画,纵情写出自家的“草篆”来的。名爲“草篆”,实际上是一种篆书的“行体”写法。从他传世的篆书看,有的似出自《天玺碑》,有的则不然。这条篆书五言二句轴就有汉碑额的笔意而加以放纵,和后世出土的汉《袁安碑》颇爲暗合,足见他对古法有独到的理解。“檐、落、窗”等字写得拙中藏巧,质朴自然。但从整体上看,写得过于随便,气势不够连贯。首行的“树、花”二字,字距松散,而且“树、下”二字的重心不稳,是其不足之处。因此,这条篆书轴不是他的精品。
赵宧光创爲草篆,曾爲人所讥,如从简牍篆书加以印证的话,就觉得他的写法是有道理的了。赵宧光的“草篆”对后世篆书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啓迪作用,应该说他是一位富于创造性的书法家。